说说520 > 其他类型 > 顾鸾公主 > 第20章 盛世危言

第20章 盛世危言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凤之说到这里,似乎突然想起来什么,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说下去。

    贤温和道:“既然开口了,凤之说完吧。”

    凤之说:“危机之二:国策。

    现在大梁采取华夷分治之策,华族聚居中央,夷族分散边陲,华夷之间几乎不通婚——大梁律规定,但凡华夷通婚的,一律全家迁徙往边疆,获得边陲三十亩土地。

    大梁立国伊始,这样的政策其实是在以奖励土地来鼓励华夷通婚,鼓励移民边疆,有利于充实边疆无人之地,拓宽大梁行政力量所能及的疆域。

    但百年来华夷之分却越来越明显。

    加上一户人家之力根本顾及不了三十亩土地,而边陲土地别说三十亩,就算三百亩,地产出息也是十分有限的。

    这样分治政策,逐渐就有了蔑视夷族、蔑视边民的意味,进而导致华夷对立,各族群间互相仇视,也导致边疆叛乱和里通外国的情况频发。

    之前说的连年征战,也有这一部分原因。”

    贤听完,突然插话道:“故定远侯也是这样认为?”

    诵哥哥观察着贤与宣。

    孤则在观察他们四人。

    凤之说:“先父当年曾在军中极力推行‘华夷等一’的制度,也就是华族士兵与夷族士兵,从入伍到升迁,均一视同仁。几年来,这项制度隐约已经见到成效,但是……”

    凤之目光黯淡下去。

    但是定远侯符仲卿战死沙场,盛年而亡。

    所谓人亡政息,军中也是如此。

    诵整好以暇道:“国策分华夷,符将军却在军中等华夷。这倒有趣。不知父皇知不知道符将军这样的做法?”

    凤之冷了脸。

    贤笑笑:“斯人已逝。何况军中制度本就灵活,无可指摘。”

    诵呵呵了两声。

    宣略有所思:“凤之说‘危机之二’,那还有三、四吗?”

    凤之说:“危机之三:藩王。危机之四:世家。”

    “藩王?”宣惊讶道,“分封藩王稳固边防拱卫京都中央,这怎么是危机?”

    凤之沉默了一会儿,只慢慢说了两个字:“九江。”

    九江势大,威胁中央政权。

    九江王仗着自己在宗室中的辈分尚高,屡屡有偈越之举。比如去年,南征百越的大军曾短暂地驻扎在九江,九江一面哭穷拒绝为大军提供粮草,一面却偷偷扩充九江王国的军队。

    如此阳奉阴违,偏偏在大梁处于柔然和百越夹击的多事之秋,不能动他。

    九江王子萧骞在京都的种种胡作非为,何尝不是九江王国对京都政权挑战的一个缩影?

    在场的人都默默不语。

    贤敲了敲书壳子:“九江只是一个孤例。”

    凤之摇头说:“不是九江,也会是其他王国。我这几年跟着父亲行军发现,京都对地方的掌控很弱,尤其是几个高祖分封的王国,十代传承之后,国民只知道有国王,不知道有天子。”

    宣摸着下巴思索,然后发现自己下巴上沾着乳酪,赶紧拍掉。

    “但是藩王本身都是皇子,”宣说,“分封土地是很正常的。只是这样似乎削弱了京都对地方的管辖?我记得王国丞相都是京都任命,这样不是应该已经架空了国王吗?”

    诵抱胸道:“京都任命只是走过场。王国丞相,现在都是国王们自己择定,然后上书京都请立的。”

    话题偏向了实际政事,几位哥哥不由你一言我一语探讨起来。

    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让他们一时间忘记了“太学不论政”的规矩。

    而毛博士躲在一边,坚决不肯提醒众人这点。

    诵又接着说:“立国时间越长,王国的自主性越强。好在王国也会被收回不是么?远的不说,本朝迄今已经收回了楚燕赵代四个国家。”

    贤修长的手指一下下敲着,脸上似笑非笑。

    宣皱眉道:“赵国也就算了。楚、燕、代都是意外……”

    “凤之,”贤突然打断他道,“你说的第四点,世家。你怎么会想到这一点?”

    贤温和地对凤之说:“毕竟,你也是世家之一啊。”

    宣被转移了注意力:“是啊!你可是百胜将军符崇山的后代!‘萧王符兵’,你们符氏可占了半壁江山。你怎么一会儿说用兵费钱,一会儿说世家危机的?”

    凤之冷冷道:“符氏从未想去占据什么半壁。”

    诵轻笑道:“那你们还出了数十位大大小小的将军?”

    凤之反问道:“所以我们应该在国家战乱时袖手旁观?”

    诵被他顶撞得噎住。

    贤笑道:“好了,知道你们符氏能人辈出了。别这么尖刻。”他意有所指地看了诵一眼,继续道,“世家垄断官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只要人还得用,姓什么其实不要紧。全都一个姓,也不要紧。”

    诵的背后站着邯郸张世家,他的从官几乎全部姓张。作为一个皇子,诵既借助世家的力量,又时刻处于防范世家坐大的警惕中。

    “世家的弊端,不仅仅在垄断官位上。”凤之说,“世家势力强大,通过联姻联结成网,对上左右朝局,对下打击新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贤一直温和地笑着:“这些话,应该不全是你自己的想法吧?”

    凤之说:“大部分是父亲偶尔与……”他顿了顿,“……与符超他们谈话时提起的。”

    贤叹息道:“先定远侯……可惜了。”

    若不是符仲卿早亡,他很可能是本朝第一个兼任骠骑将军与丞相之职的人。

    天妒英才。

    太学中的这次谈话,我们几个自然都不会向外提起。但消息仍然传到了父皇那边。

    接下来几天,众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惩戒。当然,不是议论亡国危机的原因。

    贤哥哥因为“收受商人贿赂”而被罚在这个月里每天吃一顿粗粝的豆饭;

    宣哥哥因为“在太学公然酣睡”被罚抄写《史册》十遍;

    诵哥哥最无辜,父皇大概实在找不到罚他的理由,说他“不敬师长”,罚他给毛博士亲自赶车一次。

    三位皇子都还好。但凤之被罚每天跪在文华殿前读一个时辰《大梁律》,父皇说他什么时候读完什么时候不用跪。

    问题是,《大梁律》三百七十五卷,总数四百万字。

    罚凤之的由头让很多人议论纷纷:“轻狂宫中”。这种罪名,不熟悉的人会以为凤之调戏了哪宫的侍女。我们成年之后,这件事被对手翻出来骂凤之“自恃粉面,多有不端,为人狂浪,蒙蔽圣主”,气得凤之要找人家理论。不过这是后话了。

    孤没受到任何惩罚。

    隐隐觉得罚凤之好像被罚得最狠,还在父皇面前尝试为凤之开脱。

    父皇没理孤,反而让孤针对凤之提出的四点危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孤才几岁?哪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支支吾吾牛头不对马嘴地胡说了半天,最后只看到父皇在叹气。

    于是孤赶紧闭嘴,不再多舌。

    这件事本来可以波澜无惊地过去,偏偏有些人不肯。

    凤之被罚跪,贤哥哥又送了一堆东西,大到遮阳羽扇,小到祛风解暑的薄荷油,每天总有数十件物什往文华殿里搬。

    “最近,鸾儿没事就不要去文华殿了。”贤哥哥状若无意地提起,“凤之面子薄,你别在一边看着他受罚。”

    “哼,谁稀罕去呢。先前如果不是贤哥哥嘱咐我去告诉凤之回来上学,我八百年也不会去文华殿的。”孤心想你当我想去?如果不是那天符超和凤之当众争吵后拜托孤,孤又感激符超,孤才不愿意去看符凤之的脸色。

    入太学第一天,他还嫌弃孤是女子来着。

    贤见孤不忿,反而觉得有趣:“咦,怎么这个语气。你不是还在父皇面前为凤之求过情吗?”说着来摸孤的头。

    孤躲过去,皱眉道:“贤哥哥不要摸我的头了,我不是小孩子了。”

    贤大笑:“好好,你不是小孩子了,我看你明年可以嫁人了。嫁给符凤之好不好?”

    “贤哥哥!”孤怒道,“要嫁你嫁吧!我看你对凤之比对泰王妃都好!”

    孤与贤打打闹闹,忽然外面走来一个侍者,看见孤愣了一下,接着鬼鬼祟祟贴近贤低声禀事。

    贤本来笑着,渐渐地脸色都变了。

    孤退开了一点,说:“贤哥哥有事要忙,鸾儿先回去了。明天见。”

    能让贤变色的事,不是孤可以掺和的。

    在父皇身边日久,孤学会了该消失的时候消失。

    贤顿了顿,意外于孤的识相。最后他叹气道:“鸾儿……你还小,可以不用这么懂事。”

    他又要来摸孤的头,孤一扭身跑走了。

    孤刚刚回到自己宫中,还没来得及更衣,就听说文华殿出事,泰王贤、九江王子萧骞、小公子符凤之三个人吵起来了。

    “怎么吵起来的?”孤问侍者。

    侍者七嘴八舌道:

    “小公子窝藏王子侍妾!”

    “不是侍妾,是九江王子看上的一个女史,据说美艳动人,小公子也喜欢。”

    孤心想,符凤之?喜欢一个女史?啊?

    见孤不信,侍者们又换了说法:

    “公主有所不知,九江王子骄横,常有……常有强迫宫人之事。今日是一位女史不肯从命,躲到了文华殿中。所以王子才会与小公子起冲突。”

    “小公子正在跪诵《大梁律》,九江王子不由分说,要小公子交出女史。”

    “结果小公子抄起《大梁律》反手就打!那《大梁律》多厚重,这要是打实了,九江王子肯定要破相。”

    孤听得一脸无语。

    还抄起《大梁律》。你们当凤之是话本里的莽汉?

    “幸而泰王恰好路过文华殿,拦住了小公子。九江王子才没有受伤。”

    “后来听说那个女史早就回到自己宫中去了,九江王子才作罢。”

    孤听着听着,觉察出有些不对。

    贤必定是护着凤之的,之前遮遮掩掩,这回大概是情急了只能自己出面。以他的性格,不暗中给萧骞下绊子就算客气,怎么会拦住凤之。

    当然这萧骞人缘也太差,宫人传来传去,过错都在九江王子身上。这其中贤是否有推波助澜,孤猜可能性有七八成,剩下的两三成,是宫人早就不忿萧骞所作所为。

    凤之和萧骞这是第二次起冲突,比起第一次被压制,这次至少在舆论上,凤之盖过萧骞了。

    只是先前有父皇那番“君臣贵贱”的话,孤担心最后还是凤之吃亏。

    晚间,果然父皇那边传来训斥:

    符凤之跪诵《大梁律》之外,再加《古史通鉴》;萧骞禁足三日,不得出驿馆。

    这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

    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