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历史军事 >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 §§第二章 让孩子过一点穷日子

§§第二章 让孩子过一点穷日子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1c富了更应该“穷”孩子

    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建议,现代父母应培养孩子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c处理物质c了解物质匮乏与金钱极限。培养孩子的这几大能力,要把握好一个前提――再富也要“穷”孩子。正如一位富有的私营企业主说:“千金难买幼时艰,孩子还是粗茶淡饭好,他的未来还得靠自己去奋斗。”

    孩子如果生活在父母创造的财富中,就会缺乏向上的动力和竞争的意识,就会恣意享用父母的金钱,而不会再去饱偿寒窗之苦,生活之艰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境富裕的父母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女而用心良苦,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太多的优越生活,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父母都给他创造了足够好的条件,然而,这种良苦的用心却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种惰性,不在学习上下功夫,在生活上也不能自理,反而在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c自私c狭隘等不健康心态方面倒是很“出色”。

    还有一些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父母亲,为了子女,他们可谓倾其所有,不惜一切代价,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也要给子女创造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要求只有一个――只要学习好。然而,他们的付出,孩子们并不领情,当然父母的愿望也会落空。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富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物欲c金钱的诱惑,教育好子女让家庭昌盛,并经久不衰比什么都重要。”是的,父母应该尝试一种教育观念――富了更应该“穷”孩子。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腰缠万贯的父亲只送给他一枚硬币作礼物,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

    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戴维?布瑞纳在回首往事时,他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戴维?布瑞纳的父亲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富裕容易让孩子变得慵懒懈怠c贪图享受c自高自大c萎靡不振。是的,孩子如果生活在父母创造的财富中,就会缺乏向上的动力和竞争的意识,就会恣意享用父母的金钱,而不会再去饱偿寒窗之苦,生活之艰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悉尼一家妇产科医院,一对夫妻来做胎前检查,妻子进诊室里面见医生去了,丈夫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

    一会儿,两岁的女儿闹着说要喝水,父亲于是便在身边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拿了一个免费纸杯,走进洗手间接了一杯自来水递到了孩子手里(在澳洲,自来水经过净化后可以饮用)――那位父亲不是买不到饮料,因为自动售货机正在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乐和橙汁。

    实际上,那位父亲也不是买不起饮料,因为他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主管,有着几十万美元的年薪。

    这是一个富了也要“穷”孩子的典型例子。遗憾的是,中国的很多父母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说,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早已是司空见惯,孩子一渴,雪碧c可乐c冰茶随便来,只要是孩子喜欢。父母省吃俭用,钱几乎全用在了孩子身上,而澳洲父母却只让口渴的女儿自己去喝自来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个花朵应该是经过风雨洗礼再见彩虹的花朵,而不是温室里娇嫩的小花。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光辉伟业的人大都出生于贫寒的家庭,有一个贫穷的童年。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真理――自古贫家出才子。也就是说,那些成功的人多是穷孩子。这个现象曾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关注,并以此为命题,专门进行研究。

    那么,为什么成功的人多是穷孩子呢?有专家认为,在贫穷面前,穷人家的孩子心理要更加“早熟”一些,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要高一些,控制消极情绪的自觉性也非常高,他们以自己非凡的忍耐性默默无言地抗争着不公平的命运。

    历史已经证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理。可以说,恶劣的生活环境c匮乏的物质生活,贫瘠的精神领航在穷孩子与贫穷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转变成了优势,成了一笔难得的财富。

    作为父母,应该懂得,无论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都应该从小培养他的独立人格,让他学会吃苦,培养他认识到未来社会的风险并让他学会回避。

    父母不妨认真考虑一下这样的问题:我的职责难道就是让孩子从小不经历风雨,从小就在您的呵护下成长吗?提前“富裕”起来的孩子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吗?他会努力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奋斗吗?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下定决心,让孩子好好地“穷”一回,给他机会,为他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财商培养建议:

    1鼓励孩子体验生活的困境。

    一般来说,富孩子由于从小生活条件就比较优越,经历的生活困境就会比较少一些,这样,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就会比较弱,所以,在以后遇到困境时,难免就会退缩。相对来说,穷孩子更能经受住艰辛困境的磨难,因为他们在小时候经历了足够多的困境,对困境有了很好的“免疫”。

    所以,鼓励孩子尽量多体验一些生活的困境,他就会变得坚强有毅力,就会具备足够的生活勇气,即使未来面对再大的困境,他都能够努力去克服。

    2培养孩子更加坚强的意志。

    让孩子在小时候经历一点贫穷的生活并不会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和斗志,相反,正是因为经受了贫困和苦难的洗礼,才激发了他更为坚强的意志和斗志,锻炼出超人的毅力,从而促使他走向成功。

    要想让孩子成功,必须让他具备坚强的意志。一旦他能够持之以恒c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那么成功一定会属于他。

    3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渴望。

    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能从年幼时的贫穷中一跃而出,成为一个富有的成功人士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一种获得成功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比一般的孩子更为强烈。

    他们渴望成功,所以就早早地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并早早地了解了现实c人生和社会,激发了自身巨大的潜能,从而创造出了了不起的成就。

    不可否认,艰苦的生活对于一个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c用懵懂的双眼看着世界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挫折,但他在渐渐地成长懂事后,不会自怨自艾c怨天尤人,反而会感谢自己的人生经历。因为艰苦对他无疑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的作用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就会转化成一种渴望获得成功的力量,从而激励孩子最终走向成功。

    2c尽量还是别给孩子留钱财

    古今中外的名家教子各有其术,而不留钱财给后代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做法,因为他们知道,不给孩子留钱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今天,有很多父母,不是想方设法教育孩子发奋读书,而是千方百计地为他积累钱财。要知道,留足了物质,贫乏了精神。其实,早在我国汉朝时,有识之士就已认识到:给子女留钱财,如果子女“有德有能,适足损其善”;要是子女“无德无能,则会增其恶”。总之,给子女留钱财,有弊而无利。

    要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给他留钱财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名家教子各有其术,而不留钱财给后代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做法,因为他们知道,不给孩子留钱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深有体会地说,人想得最多的便是子孙的事情了,都想为子孙谋一些利益,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但是,真正能处理好这件事的却非常少,因为给子孙攒下的金银财宝,他们总是觉得不够,企图让子孙后代总也花不完c用不尽,但结果是往往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财产,时间不长就被子孙挥霍一空。这时,子孙不仅不感激前辈的苦心,反而讥笑他们太傻,不知道自己享受。在得不到钱财时,子孙就去偷,不能偷时就借债挥霍,等老人死后得到财产再去还债。有的不肖子孙为了早日得到财产,竟然盼望老人早点死,更有甚者,甚至去加害老人。对此,司马光痛心地说,只知道为子孙积攒财产而不知道教育子孙的父母,最终害了子孙,也把自己害了。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给子女留钱财,却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把全部财产捐给自己在国内办的集美学校,先生对子女回国安家作了如下规定:每人每月发给25元生活费。

    革命先辈张闻天把组织归还的冻结存款和补发的工资4万余元让妻子刘英全部交给了党组织,他在病床上还再三嘱咐:千万不要留给孩子。开国元帅罗荣桓临终前嘱咐他的老伴林月琴:“我死之后,分给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特殊。”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身后留给子女的只有87元钱。

    现在,国内的商界精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位亿万富翁曾在媒体上公开声明:“我要办世界一流的企业,最后把企业交给国家和社会,决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我不是在做秀,而是发自肺腑。”某知名企业“当家人”与妻子商量后认为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否则会“坏了他们”,一家人分别在法律文书上签了字,同意捐献出这位“当家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还有一位富商妈妈与自己的5个孩子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

    约瑟夫?雅各布斯通过白手起家,成为了美国建筑业的巨头。1971年的一个傍晚,他和妻子在加州帕萨迪纳的家中与三个女儿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内容是自己的巨额财产如何处理。“因为我非常爱你们,”约瑟夫?雅各布斯慈爱地对女儿们说,“所以我决定不留很多钱给你们。”然后,他给她们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谆谆教诲她们要自立,自己去创造财富。在得到女儿们的赞同后,他签字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个人资产以千亿美元计,而他却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所以,他把两个孩子的遗产继承额限制在零头,他希望孩子像普通劳动者那样生活。

    其实,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纵然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钱也是会用完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邓肯曾经这样说:“我每次听到别人谈论,多赚些钱留给子孙,我总觉得他们这种做法,夺去了儿女种种冒险生活的乐趣。他们多遗留一块钱,便使儿女多一分软弱。最宝贵的遗产,是要儿女能自己开辟生活,能自己立足。”

    据报道,今天,美国的百万富翁在十年内增长了400,对财富也出现了一股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学募捐人柯立尔估计,全美国的320万名百万富翁中,大约有60万人因担心会宠坏子女而将捐出大笔的财富。他说:“许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好让他们拥有快乐的婚姻,并且养育快乐的子女。”

    那么,这些新富人会给子女留多少钱呢?柯立尔表示,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豪,会留给子女每人约150万美元,这笔钱可用来买一幢房子,且接受良好的教育。

    富人增加也是全球性的趋势之一。美林证券在《2005年世界财富报告》中指出:2004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流动资产的全球“高净资产个人”比前一年增加了60万人,达到830万人。其中中国香港c新加坡的富人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对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华人而言,如何恰当地给孩子金钱,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父母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依赖父母生活,是不是成了寄生一族,成了缺乏思想,没有人生目标,只知贪图享受的一代?试想,这样的孩子还会有什么作为呢?父母的金钱,成了孩子享乐挥霍的资本。滥用金钱,也会让孩子永远没有满足感,无法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金钱成了孩子的噩梦。其实,人的一生是难以预测的,如果孩子身处逆境,他又如何生活呢?

    有人说:“如果父母溺爱孩子,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事情。”是的,如果孩子坐拥巨额的家产,不用劳动就能满足他各种贪婪的享受,那么这无疑就把孩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孩子因为体会不到挣钱的艰辛,他也就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贪欲,从而成为金钱的奴隶。如果有一天他没有了钱,就有可能受人控制,走向衰败。

    财商培养建议:

    1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传给孩子。

    作为父母,一方面不要给孩子留钱财,另一方面也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c工作c生活以及事业就有了着落,而且将来父母也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人生在世,本领才是立身的根本。要让孩子靠自己的本领打天下,这样他才能赢得人生。否则,给孩子100万元甚至是更多的钱,让他“躺”在上面吃“现成饭”,只能培养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导致他缺乏毅力和恒心,缺乏奋斗精神,这些都是成才的大忌。

    与其给孩子留钱财,不如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因为高超的生存本领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所以,奉劝天下为人父母者,给孩子“留才不留财”,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有足够的立足于社会的本领,并培养他“长大后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2恰当地给孩子金钱。

    今天的父母,请不要忘记了一个道理:贫穷之于人生,才真正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养料。所以,为了孩子,让他对自己负责;也为了父母自己,为孩子负责,请父母恰当地给孩子金钱吧!

    3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

    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受苦,于是往往就用金钱来解决问题,以为给孩子钱,孩子就不用吃苦受累了,殊不知,孩子在金钱面前也会逐渐失去能力,失去品格,这样的“爱”不能说是伟大的!真正的爱应该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让孩子能堂堂正正地做人。

    3c不要乱用金钱奖励孩子

    单纯用金钱奖励孩子可以算是经济“诱惑”,对这种方式,教育专家们并不赞同。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都设立奖学金,这样作一方面是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c发展自己的钻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英才的发掘。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些,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不宜过早实施。

    不过,今天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考试分数与金钱奖励挂钩,比如,孩子考100分就奖他100元,考95分就奖他50元等。

    单纯用金钱奖励孩子可以算是经济“诱惑”,对这种方式,教育专家们并不赞同。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的短时能见效的方法,具有比较大的负面作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对于金钱奖励,一位非常明智的母亲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实行这种金钱奖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对做好一件事的本身意义不明确,会认为“钱”才是他做事的终端目的。这样容易让孩子变得功利性,容易使孩子有这样的感觉:有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很多事情,钱就是做事的动力。所以,孩子一旦孩子有了钱,难免会产生膨胀心理。

    孩子的分辨能力很有限,所以说,用金钱奖励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一方面,会使孩子逐渐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似乎没有钱就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另一方面,孩子有钱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情绪。孩子还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的不应该是过多的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关爱和支持。

    实际上,这位母亲的话道出了金钱奖励对孩子的危害。每一位想教育好自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认真权衡用金钱奖励孩子的利弊所在。

    香港著名理财专家林一鸣博士认为,对孩子的奖励可以分为积极奖励和消极奖励两种:所谓积极的奖励,就是指给予孩子某种精神或物质奖励,例如,一声赞美或一支雪糕,让他们觉得欢喜,而继续做出相同的事情;而消极的奖励则是指免除孩子一些不喜欢的任务,例如,今天做好功课,明天就不用扫地等。

    在林一鸣博士看来,积极与消极的奖励方法各有优缺点,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过在使用奖励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一个量的控制,否则孩子可会养成一个习惯,有奖励时才去做,当没有奖励时,他也就不再去做了。例如,孩子每次考高分时,父母都会给他金钱奖励,他可能会为了钱才学习,有一天不再给他钱时,他就不再努力了。

    财商培养建议:

    1不要把金钱奖励与孩子的学业挂钩。

    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学业与金钱奖励联系在一起的话,就会破坏零用钱的原意,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观念,让孩子以为金钱只是一种奖罚的工具:努力读书,目的只为金钱奖励;如果没有金钱奖励,读书就会毫无意义。

    让孩子明白,不能只为金钱而读书。否则,孩子就很容易“走火入魔”,他就会认为凡事都以金钱为最终的目的,做任何事情都只为金钱。要告诉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知识,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不要用钱来诱惑孩子。

    很多父母喜欢用金钱来代替对孩子的鼓励与关怀,特别是忙于工作的父母,更会用钱来指使孩子做事,或作为好的学习成绩的奖励。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这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功利,没有什么亲情c感情可言,甚至会让孩子变得贪得无厌――没有金钱奖励时就什么事情都不去做,或不主动c不情愿去做。

    3不要对孩子采用罚钱的教育方法。

    除了不能把金钱奖励与孩子的学业联系在一起外,父母更不能对孩子进行金钱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地把饭菜洒在了地上,罚款1元;在学校表现不好,下个月的零用钱就减少20元等。这样会让孩子认为,一个人做错事后,只要有钱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孩子一旦建立了这种错误的观念,要想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4找到合适的奖励方式。

    孩子需要奖励,但不仅限于金钱奖励。实际上,对孩子的奖励可以来自很多方面,比如,父母一个友善的微笑c适当的赞美c甚至是一个爱的拥抱等,这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好的礼物。这种奖励是非常有效的,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益。

    4c要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

    父母给孩子零花钱一定要有计划,尽量少给,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敢于拒绝。

    今天孩子拥有不少零花钱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些父母出于安全考虑,让孩子带一笔不小的防止“意外”的零花钱,以应付各种意外和特殊情况。很多孩子的零花钱数额都比较大。

    在某小学,一位男生与刚来的年轻班主任打赌,说自己身上的零花钱比老师的还多。班主任不信,结果那位男生竟然一下子从兜里拿出800元。

    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少年儿童平时有花零花钱的习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零花钱的数额也越来越大,拥有零花钱的孩子年龄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有关专家分析,学前儿童没有必要带钱上学。因为孩子上学带钱反而让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分神。况且,钱放在他们身上,也很不卫生,孩子容易感染细菌。对父母而言,千万不要误以为多给孩子零花钱,就是爱孩子,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对小学生而言,也不应该多带零花钱,每天几元就行了。

    关于零花钱,中国富裕家庭的孩子自然不用说,口袋里有大把的钞票。然而,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孩子也有很多零花钱。因为中国父母的观念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于是,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可能平时连稍好一点的菜都不舍得吃,却给孩子大把的零花钱,让孩子在外面大吃大喝。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下岗又离了婚,靠做钟点工供养上初中的儿子。家境非常困难,但她从来对儿子闭口不谈。每当儿子要求买流行的“耐克”运动鞋时,要求买价格不菲的参考书和英语磁带时,要求和同学一起参加“暑期英语村夏令营”时,这位下岗母亲都咬牙答应下来,她宁可自己晚上不休息全天超负荷工作。

    这位母亲还经常给孩子零花钱,为的也是不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这位母亲做出了很大牺牲。但是,这样就有利于儿子的成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父母给孩子零花钱一定要有计划,尽量少给,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敢于拒绝。

    其实,作为父母,应该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这一点,已经有人为今天的父母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沃尔玛集团的华顿家族已逝的董事长山姆?沃尔顿,奉行的财富教育核心理念是“劳动让人有价值”。老沃尔顿从来不给孩子们零花钱,他的四个孩子很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擦地板,帮忙修补仓库的房顶,晚上帮助装卸简单的货物,老沃尔顿则根据一般的工人标准付给他们工资。现任沃尔玛掌门人罗布森?沃尔顿说:“这些儿时的锻炼,让我喜欢自力更生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的零花钱没有了,中国父母就会及时给他。殊不知,以这样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就学不会量入为出,也不会懂得合理安排支出。从长远来看,也培养不了孩子的理财能力和习惯。

    对于给孩子的零花钱的方式,美国父母是定额一次性支付。美国父母的做法是让孩子逐渐知道合理支出。他们也会让孩子自己购物,给孩子机会学习理财,让孩子认识到钱的价值,并让他懂得货比三家。从短期看,这样做能让孩子懂得节制,学会合理花钱,但从长远来看,的确是培养了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财商。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经商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把他的父母教育自己正确认识金钱的办法也用于教育他的子女。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完整的虚拟的市场经济,让妻子做“总经理”,而让孩子们做家务。每一项家务所能获得的报酬被公布出来,只要孩子们主动去做这些家务,他就能得到相对应的报酬。母亲则根据每个孩子做家务的情况,给他们零花钱。

    洛克菲勒经常告诉孩子们要学会过有节制的生活。他在厨房里摆放了6个杯子,杯壁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杯子里面装的则是孩子们一星期用的方块糖。如果哪个孩子过多地贪吃了杯子里的糖,那么等到别人喝咖啡放方块糖的时候,他就只能喝苦咖啡了。想要得到糖,那就只有等到下星期父母再次发放了。

    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孩子们都知道了有节制的生活是有好处的,而随便消费自己的东西,消费完了等待的就只有苦味了。

    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如果越早接触钱,他就会越早具备理财的观念,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前提是父母要把孩子的财商教育做好。洛克菲勒用生活事例让孩子知道了钱来之不易,花钱要有节制。

    财商培养建议:

    1把给孩子的零花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即使家庭的经济条件很好,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也一定要注意节制,不能随意多给,更不能有求必应,应该把零花钱的数额控制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

    到底应该给多少,则应根据孩子的日常消费预算一下,比如,零花钱主要用在了午餐c交通c购买学习用品等几项,具体计算每一项大约多少钱。当然,给孩子的钱应该比预计的要稍微多一些,比如多10,这样能让孩子有一定的灵活性。

    2给孩子的零花钱数额要固定。

    父母应该知道,每个月或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的数额一定要固定,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训练他正确使用这些钱。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和责任心的增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可以逐步增加。但是建议每年只改变一次。

    3给孩子零花钱时要注意机会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为自己得到零花钱感到自豪。不过,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时,一定要注意对他进行机会教育,必须告诉他应该怎样用这些零花钱,要帮助他做出适当的安排,让零花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否则,随便给孩子几张纸币,而不对他加以任何教导的话,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5c还是让孩子远离盲目攀比吧

    父母应该下大气力教育孩子,让孩子树立合理c正确和健康的消费观念,让他远离盲目攀比的行为。

    盲目攀比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好过“你”,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

    不可否认,今天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但社会上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诱惑,父母如果忽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而以金钱和物质补偿的话,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名牌广告,就会很容易让孩子盲目追求攀比,以满足虚荣感,彰显他“高人一等”的身份和地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诸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困扰,甚至让孩子为满足无休止的物质欲,不惜铤而走险,给人生留下不光彩的一页。

    所以,父母应该下大气力教育孩子,让孩子树立合理c正确和健康的消费观念,让他远离盲目攀比的行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效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丧失他对财富自由支配的权利。

    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农场。父亲凯斯?默多克在澳大利亚拥有《论坛报》集团,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报业人士;母亲伊丽莎白?格林曾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她很有主见,性格果敢,对儿子默多克的教导有方。

    父亲凯斯很喜欢他唯一的儿子默多克,甚至有点溺爱。为了纠正默多克在父亲的宠爱下养成的任性和娇气,母亲伊丽莎白专门为默多克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只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们一起在大房子里睡觉。

    从春天到秋天,太阳下山,全家吃完晚饭c读书看报以后,母亲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父亲于心不忍,几次三番地想打退堂鼓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却被母亲阻止了。

    一天,默多克和父亲一起到城里,父亲看见了一个玩具小陀螺:“这个小陀螺很不错,这是从日本进口的,你想要吗?”

    “我不要,它看起来没什么好玩的,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默多克毫无兴趣地拒绝了父亲。

    可刚回家不久,默多克在和同伴们玩耍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在玩这种从日本传过来的玩具。他们用绳子抽打直径3厘米左右的铁陀螺使之旋转,在规定的地盘上与伙伴对战。

    “嗨!默多克,你有陀螺吗?你能让它旋转多久?”默多克听了沮丧极了,一个人跑回了家。

    父亲和母亲正在忙碌着,看见默多克垂头丧气地走了进来。

    “怎么了,孩子?”父亲问。

    “爸爸,我又突然想要那个陀螺了。”默多克小心地说。

    父亲笑着说:“那我们就去把它买回来。怎么样?”默多克很高兴,刚要谢谢父亲,却听母亲说:“可我听说你一点儿都不喜欢它,为什么又突然喜欢了呢?”

    默多克嗫嚅地小声说:“我是不喜欢。可是,可是现在大家都有了,我如果没有的话他们会嘲笑我的。”

    母亲明白了,原来是攀比的心理让默多克想买那个他本来不喜欢的陀螺。如果马上拒绝的话,默多克肯定会非常难过;如果同意给他买的话,虽然那个玩具并不值钱,可是这样就会助长默多克错误的消费习惯和虚荣心。看来有必要跟小默多克认真交谈一番了。

    母亲走过去对默多克说:“孩子,你喜欢它吗?”

    小默多克摇了摇头:“不喜欢。”

    “那你需要它吗?”

    小默多克又摇了摇头。

    “那如果要买,我们为什么不买你喜欢的或是你需要的东西呢?我想这样更有意义,不是吗?”

    小默多克仔细地想了想妈妈的话后,点点头:“我不要那个陀螺了。因为我既不喜欢,也不需要。”

    从此以后,默多克在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或者真的需要,这种良好的消费习惯一直伴随他长大。

    一项调查表明,396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就不再用的东西”,可见,很多孩子在购买东西时,可能会因为受他人的影响,从众消费,或者是因为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然后凭着一时的冲动而购买,买回来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于是就让它们闲置在一旁。

    实际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盲目攀比。还有一些孩子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去购买自己实际没有能力支付的东西,比如买名牌c买高档商品。

    北京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和“知心姐姐”合作,共同推出了一个《知心家庭谁在说》栏目,有一期的节目说的是“攀比带来的烦恼”。主持人引导青少年学生和父母罗列了各种盲目攀比现象,一起指出攀比带来的害处之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劝止不能允许和不可容忍的愿望,这样就能预防大的祸害――不加遏制地企图满足个人对人的腐蚀和败坏。”如果孩子由于不合理的攀比产生不合理的需要,并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满足这种需要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一个由初中生组成的盗窃团伙被抓后,团伙的“老大”这样表述作案动机:“看了人家一餐饭吃几百元,玩儿几千元的相机,多带劲!我没那么多钱,就带几个同学去偷了。”一语道出了个中缘由――都是盲目攀比惹的祸。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纠正盲目攀比的心理。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懂得赚钱的辛苦。

    一般来说,孩子之间盲目攀比,大都是因为不懂得父母赚钱的辛苦。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看到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也产生了攀比的心理。这位母亲没有直接教育儿子如何节约,而是在暑假里,和儿子商量好,让他到亲戚家的副食品批发部打工,每天早上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一天工资10元。刚开始,儿子感到很新鲜,可是时间一长,他就开始厌倦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

    一个月下来,除去每天2元钱的车费,他只剩下240元,还不够买一套运动服。这位母亲让儿子一次把这些钱都花了,可是儿子紧紧地攥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240元钱,说什么也舍不得花了,她的儿子终于体会到了这钱来得不容易。此时再给儿子讲些道理,他自然就会明白为何不能盲目攀比了。

    2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消费观念。

    实际上,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不是指父母简单地控制孩子的零用钱,也不是一切都由父母代劳就可以达到的。正确的做法是必须让孩子学会在消费的过程中体会正确的消费方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从而体会到消费的真正意义。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如果不想让孩子有盲目攀比的心理,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不盲目与别人攀比。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节俭教育。

    6c让孩子早日具备自立精神

    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就是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挣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从而有效培养他的财商。

    所谓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自立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在当今时代,每一个人必须具备自立精神,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旦具备了自立精神,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可以说,这首小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自立做了最精辟的解释。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写这首诗,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