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历史军事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第164章 新王朝***民 琅琊郡樊崇聚义

第164章 新王朝***民 琅琊郡樊崇聚义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1

    当初,黄河沿岸的山东琅琊郡诸地,黄河多次泛滥,灾难频繁,而官府的赋税,却越发沉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民不聊生,流民遍地。

    天凤五年(公元18年)年初之时,琅琊郡(今山东诸城)莒县人樊崇等勇士,不堪忍受饥饿的折磨,不满王莽的暴政苛政,开始在莒城(山东莒县)一带聚义,依靠采集、抢劫维生。

    不久,汇聚在勇士樊崇身边,一道求存活命的饥民难民,达到了一百多人。

    于是,樊崇召集部众,举旗宣誓,开始起兵,反抗新王朝官府和豪强地主的苛酷掠夺。

    琅琊郡附近的饥民难民,十分敬服樊崇的勇敢无畏和处事公正。

    为了自保求存,大家闻风而起,群起效仿,纷纷起兵,响应樊崇。

    其时,琅琊郡海曲县的吕母,已经因病去世。吕母去世以后,群龙无首,她的部众发生了分裂。

    吕母的部众,除一部分投靠了青犊、铜马的军队以外,另外一些人,就前去投靠了莒县的樊崇,接受樊崇的领导。樊崇的队伍更加强大。

    为了维持部众的生存,樊崇率领部下的流民军队,开始四处游击,抢夺官府和民间的粮食和财物,樊崇的影响越来越大。

    不久,樊崇率领所部,辗转进入了泰山郡等地。樊崇见泰山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以泰山作为根据地,转战黄河南北,四处抢掠。

    一年之间,樊崇统领的饥民难民队伍,就如滚雪球般地膨胀壮大,队伍迅速集结,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樊崇军队的声威浩大,震动了山东各郡县。山东各郡县官吏官军,不敢面对义军的锋芒。

    很快,这动荡不安的天凤五年(公元18年)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天凤六年(公元19年)。樊崇军队的军力,更加强大。

    而新王朝各地,天灾人祸接连发生,民不聊生的情况,并未见丝毫好转,饥民、灾民依然无法回乡,流民更多,百姓更加无法生存。

    此时,樊崇的同乡,琅琊郡莒县人逄(páng)安,与东海郡临沂县人徐宣、谢禄、杨音等人,也聚集流民起兵,响应樊崇。

    不久,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首领见樊崇势大,又率领自己的队伍,前去投靠了樊崇。

    到了此时,樊崇等首领统率的饥民队伍,全家老小,妇孺老弱,总计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人。

    樊崇的队伍更加强大,队伍的声势越发强盛,威震黄河南北。

    樊崇领头,率领数万人的饥民队伍,四处游击,抢劫掳掠,维持部众的生存。

    泰山郡周围郡县官吏官军,见樊崇的饥民队伍势大,对樊崇的大军也无可奈何,只得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什么叛乱都没有发生一样。

    郡县官吏,还纷纷粉饰太平,掩盖各地反叛的真相,哄骗新王朝君臣。

    樊崇率领数万人的饥民队伍,连续作战,陆陆续续攻打下了泰山郡附近的很多郡县。

    夺下这些城池,洗劫一空以后,大统领樊崇还不满足,准备继续向前进军,前去进攻自己的的家乡莒城,掠夺莒县的财富和粮食。

    队伍首领,琅琊郡人逄安,与大统领樊崇的关系很好,认为进攻自己的的家乡莒城不妥,就劝说樊崇说道:

    “三老大人:

    莒城,是阁下的父母之国,你父祖的故乡。进攻莒城,有可能玉石俱焚,得不偿失,还可能留下骂名,有伤阁下的英明。

    阁下为什么要派军去进攻它,残害它,给你的父祖在天之灵,留下遗憾呢?”

    樊崇认为有理,答应道:

    “逄兄弟说得很对。虎毒不食子。我樊崇在莒城出生,怎么忍心,伤害自己的父母之邦,留下千古骂名呢?”

    樊崇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离开了莒城。莒城终于得以保持完整,没有受到流军的抢劫残害。

    于是,樊崇丢开莒城不管,率领自己的饥民队伍,继续向姑幕一带,进行流窜作战,主要以抢掠城镇乡村的粮食和财物为主,来维持部众的生存。

    3

    然而,好景不长。

    樊崇饥民队伍声势浩大,在泰山郡一带烧杀抢掠的消息,还是最终传到了新王朝京师常安。

    王莽知道了樊崇造反的消息以后,非常震惊,于是命令翼平郡连率(太守)探汤侯田况,率军讨伐。

    其时,樊崇的部将东海郡人谢禄、徐宣等将领,率领饥民队伍,屯兵于东海郡西面,因此以首领谢禄名字,命名此地为谢禄山。

    天凤六年(公元19年)末,翼平郡连率(太守)探汤侯田况,率领郡县官军,攻击樊崇的流民队伍。

    樊崇的流民队伍,乃一群饥民、灾民组成的乌合之众,不敌训练有素的官府正规军。

    翼平郡连率田况,大破三老樊崇统领的流民军,杀樊崇部众一万余人。

    樊崇、谢禄、徐宣等率领的流民队伍,在东海郡西面的谢禄山一带,遭遇到了重大挫折,损失惨重。

    4

    三老樊崇的大军在谢禄山一带失利以后,樊崇遂率领残余的部属,四处逃窜,北入青州一带活动。

    樊崇大军,继续在青州、徐州一带官军势力弱小的地带虏掠游击,打家劫舍。

    新王朝北方州郡,一片残破。

    不久,樊崇又率领自己的饥民大军,再次转战至泰山一带活动,大军留屯南城求食。

    接着,樊崇率领流民大军,进犯东海郡,与王莽的沂平郡大尹率领的郡县官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樊崇的将士,不敌沂平郡官军,遭受失利。流民大军再次惨败,樊崇部众,又死伤了数千人。

    樊崇见官军强大,寡不敌众,自己的势力转微,心知不妙,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主动向后撤退。

    樊崇流民大军,转掠至楚郡、沛郡、汝南郡、颍川郡一带,以抢劫粮食财物维持部众生计。

    不久,樊崇寻找官府势力弱小的地方,进行攻击抢掠,率领自己的大军,进入陈留郡一带。

    樊崇军趁官军不备,攻拔了鲁城等地,转至濮阳一带,继续抢掠。樊崇军收获甚丰,响应者众,部众再次强盛。

    5

    此时,樊崇部下集结的人马越发增多,队伍的成员构成也更加复杂,统率也更加不易了,樊崇甚为忧虑。

    其时,樊崇部将之中,除了徐宣曾经担任过县衙狱吏,读过《易经》、杨音初识文墨,稍稍有些文化和见识以外,樊崇、逄安、谢禄等首领,都是大老粗出生,大多没有上过学堂,没有多少文化。

    樊崇率领的流民军,多以口头的言辞作为对将士的约束,军中就连文书、旌旗、部曲、号令等也没有。

    流民军的将士都以新王朝的最基层官员的名称,来称呼他们的首领。

    最尊贵的义军首领,如樊崇则被称为“三老”(县乡教育官)、其次用“从事”(县乡参谋官)、“卒史”(县乡法警)等称呼。士卒彼此之间,则相互称呼为“巨人”。

    徐宣、杨音相商以后,对乌合之众,没有军纪的情况深为忧虑。徐宣遂劝谏樊崇说道:

    “三老大人:

    我们的部众,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被迫成为流民,四处打劫,抢掠一方。只希望年成好时,返回我们自己的故乡,重操旧业,重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良民。

    如果没有法纪约束,恐怕不好统御部众,荼毒生灵,最终会伤害我们自己,打乱我们的计划,以致被后世称为乱臣贼子。到那时,我们被千夫所指,众人唾弃,就是想做一介良民,也不可得。

    三老大人德高望重,请三老大人严厉申明法纪,维持队伍的秩序和稳定。”

    樊崇深以为然,赞赏道:

    “杨大人饱读诗书,曾在官场为官,见识果然比我们这些大老粗高明百倍!”

    于是,樊崇与部下逄安、谢禄、徐宣、杨音等首领协商,制定方略盟约,与自己的部下将士相与约定道:

    “杀人抵命,伤人养创!”

    樊崇希望,以此规章制度,去约束部属,笼络人心,增加队伍的约束力、凝聚力。

    6

    实际上,三老樊崇部下的流民军将士,起初大都是因为天灾人祸不断,灾荒连年发生,而朝廷不肯赈济,部众饥饿困穷不堪,才最终铤而走险,沦为了盗匪山贼,依靠四处抢掠,苟延残喘,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三老樊崇率领的饥民队伍,同荆州、南阳的绿林饥民队伍十分类似,将士们不过是为生活所迫,希望苟延性命,才铤而走险的。

    北方的樊崇、南方的王匡王凤兄弟的流民队伍中的部众,大多是饥民、灾民,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大多胸无大志,只求温饱,只是希望暂时躲过灾难,然后回家务农养家,并没有攻城略地,建立政权,与官府作对之心。

    所以,将士们几乎都是全家男女老少,整个家族一道,加入饥民的队伍,希望能够借此,度过灾难,保全自己以及家族老小的性命,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野心。

    饥民们一心盼望的,就是年成能够稍稍有些好转,水旱灾害能够稍稍减轻一些以后,然后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继续种地务农,以保全自己以及家族成员的性命。

    所以,北方的樊崇、南方的王匡王凤兄弟的流民队伍,同南阳郡枣阳县白水乡的破落贵族舂陵侯家族子弟刘縯、刘秀兄弟组织的豪强队伍,一开始就具有恢复刘氏皇族权利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新王朝君臣,地方官吏,都十分清楚民变蜂起的原因,但不愿意、不能够触及深层原因,无法改变既定的国策,致使各地民变蜂起的局面,更加严峻。

    7

    以王莽为首的大新王朝君臣,高高在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地醉心于复古改制之中,不恤民情,冷酷无情地对待各地的饥民反叛。

    大新王朝君臣不想了解,也不愿意了解,北方樊崇,南方王匡王凤兄弟统领的饥民们,之所以群起抗暴的真正原因,大多是生活所迫的一种自救措施。

    大新王朝君臣的看法一致,正如大司徒王寻对王莽声称的那样道:

    “陛下:

    臣以为,小民百姓之所以敢于犯上作乱,是老百姓生有反骨,天生下贱,甘于堕落,目无法纪,盗贼匪性不改所致。必须强力惩处,申明朝廷的法纪才是。”

    以王莽为首的大新王朝君臣,对大司徒王寻的看法深以为然。

    大新王朝君臣,不仅对灾民们的凄惨处境,置若罔闻,熟视无睹,不知道体谅、同情百姓们的灾难与痛苦,去安排赈济,安抚照顾饥民们,稳定民心。

    而且,大新王朝君臣,把灾民们看做是洪水猛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一心要强力镇压,置反叛的饥民队伍于死地。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大新王朝大臣遂一力主张,派遣官军主力,前去剿灭饥民的队伍,试图以官军武力,一举平定民变的蜂起,挽救朝廷的颓势。

    王莽十分赞赏大臣们的主张,遂一意孤行,枉顾人心民意,决心运用武力去镇压南方北方的饥民队伍。

    新王朝的战略既定,新王朝磨刀霍霍,开始四处征兵,准备讨伐各地饥民。

    8

    其时,新王朝国库、府库空虚,进攻北方饥民的官军武装,主要是郡县地方武装组成,与饥民军的装束、装备都十分相似。

    闻听新王朝磨刀霍霍,准备派遣官军,大举向饥民队伍进攻,北方以三老樊崇为首的饥民队伍,当然不愿坐以待毙。

    以三老樊崇的饥民将领非常清楚,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三老樊崇急忙召集将领商讨对策,积极应对。

    会议开始,樊崇对部将逄安,谢禄、徐宣、杨音等人说道:

    “诸位三老、从事、卒史:

    如今,朝廷磨刀霍霍,派遣官军,准备大举进攻我们的队伍,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本三老担心,我们的军队与官军大战时,我们的将士容易与官军将士混淆,难以分辨敌我,以致误伤己军。请问诸君,有什么办法区分敌我呢?”

    徐宣足智多谋,很有见识,建议樊崇道:

    “三老大人,这个容易做到,三老大人不用忧心。我们只需要下令部下将士,都用朱砂去涂抹自己的双眉,染成红色,就能够与官军的将士,有所区别了。”

    樊崇大喜,赞扬徐宣道:

    “三老徐大人真是足智多谋,有张良、萧何的智慧。我将下令兄弟们,用朱砂将我们的双眉,染成红色。”

    樊崇令下,部众庚即响应。自此以后,北方樊崇统率的饥民队伍,开始被天下人称为“赤眉”军。

    9

    到了此时,新王朝各地反叛的形势,更加严峻,官军疲于应付。全国各地的抗暴反叛形势,也是星火燎原,此起彼伏,如火如荼,成为了新王朝的心腹大患。

    北方,樊崇统率的“赤眉”饥民大军,纵横黄河南北;南方,荆州、南阳一带,王匡、王凤兄弟统领的“绿林”好汉,威震江湖。

    天凤六年(公元19年),东海郡人(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刁子都,也在他自己的故乡东海郡一带聚义,发动了抗暴行动。

    刁子都的队伍,日益强大,转战于徐州、兖州(今江苏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在徐州、兖州附近郡县,大肆活动,抢劫城邑和乡村,依靠掠夺的粮食财物,来维持饥民队伍的生计。

    后来,刁子都的队伍,不断发展,在徐州、兖州一带,影响越来越大。

    玄汉的更始朝廷建立以后,刁子都就率领自己的队伍,投靠了玄汉王朝。

    玄汉王朝皇帝刘玄下旨,任命刁子都为徐州牧。

    后来,徐州牧刁子都,被自己的部属杀害。徐州牧刁子都的队伍发生了分裂。

    徐州牧刁子都余部的一部分,就又与其他流民军联合,开始转战于檀乡(今山东兖州东北)一带,开始号称为“檀乡军”。

    不久,“檀乡军”又渡过黄河,进入河北,成为了河北流民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