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历史军事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第136章 殚精竭虑谋改制 药不对路难治愈

第136章 殚精竭虑谋改制 药不对路难治愈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1

    身在太学的刘秀、邓禹等学子,对新王朝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清晰。

    新王朝的革新改制措施,让身处京师常安,了解真相的刘秀、邓禹等青年士子,越来越失望,越来越疑惑不解。

    那时的王莽,以及他手下文武大臣的全副精力,并不是用在治国理政,惩治贪腐上,而是用在了新王朝的各项制度的改制设计上。

    而朝廷政事越发混乱,官吏的贪腐也愈演愈烈。

    就连王莽最亲密的战友国师公刘歆等文武大臣,也忧心忡忡,十分不解困惑。

    2

    天凤二年(公元15年)六月的一天,赤日炎炎,酷暑难耐,天气十分炎热。

    新王朝君臣议政之时,大臣们大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恹恹欲睡。

    王莽见群臣萎靡不振,很是生气。

    于是王莽下旨,命令文武大臣停止公务,回家避暑,修养五七天再说。

    闻听皇帝旨意,新王朝大臣们欣喜若狂。

    大臣们利用悠闲的这几天,离开常安,前往终南山避暑,或者走亲访友,或者消暑修养,很是惬意舒适。

    那天,终南山国师公刘歆的别墅里,是高朋满座。

    卫将军王涉,司中大赘孙伋,大司马董忠等与国师公关系非常亲近的大臣,都兴致勃勃地前来国师公刘歆的山中别墅,拜访国师公刘歆。

    见贵客盈门,其乐融融,国师公刘歆哀伤忧郁的情绪消失了许多,振作精神,招呼接待着同僚们。

    自从大司空甄丰、甄寻父子的事件发生以后,国师公刘歆,开始与王莽有了隔阂、裂痕。

    刘歆既哀伤两个儿子的无辜被杀,也为王莽的冷酷无情、不纳忠言、自以为是而怨恨不止。

    为了自保,国师公刘歆,与卫将军(首都卫戍司令)王涉,司中大赘孙伋,大司马董忠等大臣,走得越来越近。卫将军王涉,是王莽的堂弟,曲阳侯王根的儿子。

    亲近的同僚们闲聊了一会,国师公刘歆见大司马董忠似乎有话要说,急忙屏退了身边侍候的奴仆。

    “诸位大人:

    我们到后面的凉亭里,去品茗休闲如何?那个凉亭树荫浓密,流水潺潺,请诸位大人,去鉴赏一下如何呢?”

    国师公刘歆,知道王莽多疑,生怕同僚的谈话,引起皇帝的猜忌,急忙向大家提议道。

    同僚们心领神会,赞同道:

    “国师公大人,考虑十分周到,我们几位,就叨扰大人了。”

    “说哪里话呢?来人啊,在凉亭里摆些茶水,果品零食,我要与诸位大人品茗赏景。”刘歆大声吩咐道。

    不多一会,就布置完毕,主宾从堂屋里出来,到了凉亭里。

    寒暄一会,国师公刘歆屏退侍候的奴仆,与同僚们闲谈了起来。

    “诸君不避嫌疑,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子俊感激不尽。”国师公刘歆,谦逊地招呼大家道。

    “国师公大人过谦了。谁不知道国师公大人豪爽大度,热情好客呢?

    王涉知道,国师公大人近些日子有些不顺,心情郁郁,所以特地与大司马大人,司中大赘大人约定,抽空来看看国师公大人。”卫将军王涉说道。

    “前些日子,家门不幸,世态炎凉,别人唯恐避之不及。多谢诸位大人的盛情,子俊感激不尽。”刘歆道谢道。

    “国师公大人足智多谋,乃帝国栋梁,谁不知道呢?

    唉,可叹陛下不能够慧眼识君,浪费了国师公大好的贤才。”大司马董忠用言语挑动道。

    “多谢大司马大人!

    大司马大人,卫将军大人,司中大赘大人,才真正是国家栋梁,张良、萧何一般的贤才。

    子俊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罢了,大人太高看子俊了。”刘歆向大司马董忠道谢道。

    司中大赘孙伋,猝尔言道:

    “诸位大人,都不要客气谦虚了!

    不知诸位大人,是否听过符命图谶上的一句话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此话莫不是应在国师公大人的身上吗?”

    刘歆听了大惊道:

    “司中大赘大人,折煞子俊了。请司中大赘大人,不要再讲这句话了。

    就是这句符命图谶,皇帝陛下,一直猜忌子俊。

    从前,子俊曾经十分崇敬,认同陛下的改制主张,现在子俊也越来越感到了不解和困惑。

    陛下也意识到了子俊的这些变化,知道我们君臣间有了一些芥蒂。

    如果再让大人这句话,传到陛下的耳中,再加上奸佞的挑唆中伤播弄,子俊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陛下岂不是更要猜忌子俊,让子俊招惹滔天大祸,祸及家族了吗?”

    “国师公大人言之有理。陛下疑心越来越重了,我们同国师公大人一样,对陛下的进谏和劝说,也已经越来越不起作用了。

    陛下也越发猜忌国师公大人和我们这些忠臣,认为国师公大人和我们有野心了。”

    大司马董忠很同情地说道。

    “是啊,陛下刚愎自用,越来越不肯接受大臣们的谏言了。

    陛下始终坚持认为,历代王朝之所以最终覆灭,全在于没有很好的制度设计。

    而要保证新王朝千秋万代长存,只需把制度设计好就行。制度一经确定,那么天下自然太平。

    我王涉虽然见识短浅,但也同国师公大人一样,并不认同陛下的观点是对的。

    王涉同国师公大人观点一样,私下认为,兴利除弊,解决大新帝国存在问题的办法,主要并不是要去效法先贤,一味复古,而是应该根据人心所向,时代潮流,去顺应民意,去革新弊政,解决官吏贪腐行政混乱的问题,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稳定人心。”

    “卫将军大人见识高远,不愧为至理名言。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放弃至关重要的国家事务不处理。

    而是对划分帝国的地域,改变官名地名,制定帝国的礼仪,创立帝国的乐教等枝节末梢的问题,津津乐道,殚精竭虑,不分白天黑夜,一心一意地去思考、商讨、研究如何处理。

    这不是主次不分,轻重不明吗?

    陛下整天纠缠于本属于有关部门,研究考虑的枝节末梢的小事,不顾大节,不顾国家大事,不思考制定深谋远虑的国策,岂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做的事情呢?”

    大司马董忠也抱怨道。

    “是啊,大司马大人。子俊曾经多次上书,谏阻皇帝,陛下依然固执己见,坚持认为朝廷制度的设计,最为重要,必须要十分讲究,符合《六经》的真谛和原则才行。

    就这样,子俊与陛下,君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了。

    子俊灰心丧气,只好常常借口身体有病,不再参与政事的讨论。”

    刘歆无可奈何地向大家解释道。

    “真是难为国师公大人了。陛下没有了国师公大人不时的谏阻、掣肘,反而觉得轻松了一些。

    诸君,既然陛下已经无可救药,难道诸君就没有什么别的自保的想法吗?”

    司中大赘孙伋再次挑动试探大家道。

    “司中大赘大人,陛下严厉,臣等怎么敢有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请司中大赘大人不要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

    刘歆谨慎,阻止大家道。

    “国师公大人言之有理。我们还是明哲保身,少谈国事为是。”

    卫将军王涉也赞同道。

    “好了,诸君。我们的年纪也是老大不小了,王莽还是自得其乐,过一天,算一天!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忧来明日愁。

    谁人知道,自己身后的结局到底如何,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呢?

    来人啊,收拾茶具,摆上美食。子俊要和诸君大干一场,不醉不归!”

    刘歆大喊一声,吩咐奴婢道。

    3

    天气渐渐凉爽,大臣们开始正常办公,新王朝又开始了正常的运行。

    在朝堂上,王莽整年累月地,亲自主持讨论改制以及制度设计的问题。

    公卿大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到了最后,几年时间过去,改制的制度设计,也没有实质上的进展,得到落实。

    王莽和文武大臣们,都十分辛苦。君臣早晨很早就开始上朝议事,傍晚很晚,才能够退朝回家休息。

    君臣竭尽全副精力,讨论连年,都不能够作出最后的决断。

    上至皇帝,下至朝廷文武大臣和地方各级官吏,一心放在改制的制度设计上。

    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诉讼冤案,惩治贪官污吏,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解决那些下层百姓,迫切需要的土地分配,释放奴婢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新王朝的大小贵族,只有朝廷受封各等爵位的虚名,却无法得到实实在在的封土俸禄。

    就是受封公侯等高等爵位的臣子,也是日益窘困,难以通过合法途径,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新王朝的大小贵族,遂纷纷利用朝廷给予的特权,寻找法律制度漏洞,强取豪夺,想尽千方百计地掠夺百姓财富或者违法乱纪,明火执仗地贪污勒索。

    地方郡县的政事,也陷入混乱与停顿之中。

    县宰、县令等基层官员的缺额很多,往往是好几年时间,都无法得到朝廷的正常补充任命,而是由朝廷有关部门,指派官吏去临时代理。

    加之基层官吏俸禄微薄,甚至长期不能够及时兑现俸禄。地方各级官吏,趁机徇情枉法,徇私舞弊,以维持自己以及家族的生存。

    各种贪赃枉法的行径,一天比一天厉害。新王朝的各项法律法规,陷入荒废的境地。

    4

    实际上,王莽也意识到了朝政上的弊端,知道了贪官污吏对朝廷、对地方的祸害,觉得国师刘歆等大臣的意见和建议,很有道理。

    为了弥补缺失朝政,监督地方官吏,王莽专门设置监察机构,派遣大批的亲信,担任监察大员,进驻各地郡县,各个部门。

    然而,王莽一厢情愿的监察督导措施,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既不能治标,更不能治本。

    那些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朝廷派驻各郡、各封国、各部门的监察督导大员们,并没有严格地执行皇帝的旨意,履行自己安民、惩腐的职责。

    如中郎将、绣衣执法等官员,他们常常是打着皇帝的旗号,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势,去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互相检举弹劾,相互攻击。

    当时,王莽亲自任命的十一位公爵,也都打着朝廷安抚百姓、惩治贪腐的招牌,分别派出他们自己的部属,前往全国各地巡查。

    他们或者声称,奉旨前去督促农耕和蚕桑,宣告季节时令,安排每季每月的工作;或者声称,传达朝廷的政令,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这些监察督导地方的官员们,车水马龙,在路上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每到一处,监察督导的钦差大臣们,都打着传达皇帝旨意的旗号,召集官民,开会听训。

    稍不如意,或是贿赂不到,钦差大臣们就挟私报复,逮捕官民下狱,进行刑讯逼供,调查取证。

    5

    郡县官府的官吏们,为了应付上级钦差大臣堂而皇之的检查、大张旗鼓的索取,不得不向黎民百姓横征暴敛、寻找资材,去贿赂钦差大臣,以保住自己的官职和性命。

    地方官吏们,明目张胆地违反新王朝的法律和法规,超指标地征收赋税、佃租和财物贡品,用百姓的血汗,去层层贿赂,以保全他们的官位、俸禄和生命。

    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僚,徇情枉法,是非不明,清浊不分,黑白颠倒。

    各地哀哀无告的小民百姓,纷纷放弃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拖儿带母,沦为流民、难民或者成为豪族大姓的荫护户;胆大的,则冒死前往首都常安,匍匐在未央宫的门前,亲自向皇帝呈递冤情状,申诉百姓的冤苦。

    地方各级官员,见百姓上书皇帝申诉,一个个如临大敌,对申述的百姓恨之入骨。

    为了掩盖事情的真相,掩饰自己的罪行,保住自己的官位俸禄,地方各级官员,竭尽全力,对诉冤的百姓进行围追堵截,打压镇压,以维持地方的和谐与稳定。

    地方各级官府的维稳措施,不仅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反而激发更大更多的矛盾,使黎民百姓的怨怒越盛。

    遭受冤屈的百姓,想尽千方百计,躲过各级官吏们的围追堵截,上京向皇帝大臣哀告。

    遭受冤屈,不远万里,上京上访的百姓,实在是数不胜数,难以拦截。控诉的百姓,多如过江之鲫。

    王莽和三公四辅大臣见此,忧心忡忡,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破解这个死结。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