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历史军事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第65章 安汉公兴办太学 汉群臣商讨治河

第65章 安汉公兴办太学 汉群臣商讨治河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1

    大司马府里,大权在手的王莽,还是时时觉得,心里有不少遗憾。

    侍中王邑等亲随大臣不在身边侍候,四周无人,独自处理政事的王莽,不禁喃喃自语了起来道:

    “如今吾虽然权倾天下,威慑四海,但除了礼制礼法制度以外,还没有在文治武功上,为大汉朝廷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岂不令人遗憾。

    这怎么能够显示吾的超常智慧,不凡的能力和赫赫功勋,让吾永垂青史呢?

    没有尺寸之功,岂不是要让后人看轻吾王莽,说吾是依靠外戚身份,蒙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典,而威震天下吗?”

    “侍中大人啊,请太保王舜大人,大司徒马宫马大人,大司空甄丰大人,太中大夫刘歆大人,严尤大人,右将军甄邯大人,速到大司马府议事。”

    王莽想到这里,心潮澎湃,激动了起来,急忙大声吩咐门外的侍中王邑道。

    王莽的亲信大臣,闻听王莽的召唤,很快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大司马府里。

    很快地,王莽就将自己的想法,与王舜、刘歆等亲信大臣交流起来,头脑中很快就有了详细具体的计划。

    王莽对大家谋划的这个计划,很是满意,不住赞叹。

    王莽觉得此事事不宜迟,不久就向太皇太后和皇帝上书,提出自己的提议道:

    “陛下:

    臣以为,彰显大汉帝国的赫赫声威,宣扬两位陛下的丰功伟绩,莫过于大兴文治。

    而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就是治理清明、大汉兴旺发达的显明标志。

    臣建议,立即拨款,兴建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力求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彰显大汉皇家的盛德。

    天下兴盛,以人为本。文化之胜,莫过于辟雍(太学)的兴旺发达。

    臣请求对于辟雍(太学)的设施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改建、扩建。

    在辟雍(太学)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增建教舍、宿舍至一万间左右,以供博士、学者们研究学问,以备朝廷扩招博士、学者,延揽天下英才。

    如此,定能够弘扬大汉文化,体现大汉文治武功,让普天之下的官吏百姓,称颂大汉功德,让大汉朝廷的不朽功勋,远播四夷,永垂青史。”

    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箕子,被王莽的宏伟计划震惊,下旨同意道:

    “复兴社稷,中兴帝国,莫过于弘扬文化,大兴文治。

    安汉公的建议深谋远虑,合符天心民意,有利教化,立即批准,迅速开始实施。”

    这一次,王莽兴建皇家文化设施、兴办太学的提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有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小皇帝刘衎和安汉公王莽的精心谋划指挥,有了太中大夫刘歆等人的精心设计以及三公四辅的全力支持配合,大汉朝廷动用举国之力,兴建的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不久就顺利竣工了。

    2

    不久,安汉公王莽又下令,扩大太学的办学规模,增加师资力量,为延揽天下人才做准备。

    王莽一声令下,太学的扩招工作,如火如荼地顺利进行开来。

    汉朝廷在太学里,不仅设立了《乐经》、《礼经》、《书经》、《诗经》、《周易》等四书五经多项课程,还增加了教授四书五经的博士的名额,每一经各增加到五人以上。

    王莽还下令在全国各地招聘经学人才,广泛征求延聘太学博士。

    凡是能够精通一经,而且教授的弟子,在十一人以上的经师,以及家里珍藏有已经散失的《礼经》、古文《尚书》、《月令》、《兵法》、《史籀篇》、天文、图谶、音乐等古文典籍,通晓它们大义的士大夫,都可以前往公车衙门报到,接受朝廷的选拔,为朝廷选拔任用太学博士做准备。

    汉朝廷的旨意下达以后,各郡县官吏,迅速将选拔的贤才、英才的名单进行统计上报。

    结果,数量十分惊人。

    具有某些方面卓越才能和学识见解的学者士大夫,不胜枚举,数以万计;有资格前往京师长安接受太学博士选拔,适合应聘担任博士的学者士大夫,林林总总,也数以千计。

    一时,大汉朝廷全国各郡县,推荐选拔的著名的学者士大夫,纷纷云集京师长安。

    这些学者士大夫,都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王莽下令,命令这些有才能、有资格担任博士的学者士大夫,汇聚到朝堂之上,再次接受严格的选拔,为公卿大臣们,讲解阐述他们自己的的学问,接受大臣大儒的评议和质询。

    王莽还专门派人,将这些学者士大夫讲授的言论和学说,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打算让他们订正一些流传的典籍上面的错误看法,统一一下各种分歧的学说,以完成一件文化史上的盛事。

    王莽一系列振兴弘扬教育文化的举动,震撼了大汉官吏百姓,创下了有史以来的一大壮举。

    汉朝廷官吏百姓,无不奔走相告,他们异口同声,称颂安汉公的睿智英明,并督促自己的家族子弟,勤奋学习,力争进入太学深造。

    一生致力于弘扬大汉文化的太中大夫刘歆等学者士大夫,对王莽更是高山仰止、钦佩不已。

    3

    见大司马王莽,已经完成了一件亘古未有的文化史上的盛举,太中大夫刘歆,非常兴奋激动。

    一天,刘歆前去拜访王莽,依然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和钦佩之情。

    于是,刘歆又利用亲近王莽的机会,再次兴高采烈地向王莽提出祝贺和建议道:

    “安汉公大人:

    属下冒昧陈辞。在大人的大力主持下,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已经快要顺利建成了。安汉公大人你的丰功伟绩,震古烁今。

    阁下的功绩越来越大,威望也越来越高,阁下的志向越发远大,也越发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令人钦佩不已。

    子俊以为,大人还有更多、更大的事业需要去完成,但愿大人,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创一个更加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

    多年来,黄河屡次泛滥,伤害朝廷大汉千百姓。

    黄河屡次泛滥而造成的种种灾难,触目惊心,一直是历朝历代圣君贤相的心病。

    如今,安汉公大人豪情万丈,信心百倍,诸事顺利。

    如果安汉公大人,能够再做出一些兴利除弊,造福百姓的伟大功绩,如果能够顺利地完成这项惊天地、泣鬼神治理黄河的惊天伟业,一定会感天动地,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王莽听了刘歆的劝说,顿时心动不已,赞扬刘歆道:

    “子俊大人言之有理!黄河屡次泛滥,荼毒生灵,吾一直深以为憾,发誓改变这种状况,拯救万千百姓。

    吾将慎重地谋划此事,完成这一惊天伟业。

    多谢子俊大人的提醒。”

    王莽笑着,答应刘歆道。刘歆听了,更加兴奋。

    4

    心动不如行动。

    在刘歆的劝说下,有了治河的冲动以后,王莽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

    大司马王莽,迅速敦促小皇帝刘箕子发布旨意,在全国各地郡国,广泛征求寻找治理黄河的人才。

    小皇帝的诏令一发,全国各地,甚至四方蛮夷、西域诸国的数百位水利土木专家,都应诏而至京师。

    这数百位水利土木专家跃跃欲试,渴望为大汉朝廷建立治理好黄河这一惊天伟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5

    京师长安大司马府邸旁边的聚贤堂内,人才济济,群贤毕至,汇聚一堂。

    王莽热血沸腾,将全国各地汇聚的土木水利专家们,召集到聚贤堂内,共同讨论,治理黄河的方案。

    大司空掾沛国人桓谭,受大司马王莽的委托,负责主持治理黄河的讨论。

    然而,水利土木专家们,各抒己见,各人的治理主张,却并不相同。

    方案众多,良莠不齐,不知道什么是良策,什么是最佳方案。

    大司空掾桓谭等大臣,也富有治水的经验,但对治理黄河这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也是踌躇不安,大伤脑筋,一时也无法裁决。

    长水校尉平陵郡人关并,率先出列,提出自己的方案,向大家建议说道:

    “诸位大人:

    关某以为,迁移黄泛区的乡亲百姓,到地势高一些的地方居住,乃为治理黄河的上策。

    关某勘察发现,黄河溃决的地点,经常发生在平原郡、东郡一带。

    而平原郡、东郡那一带,靠近黄河那些地方的地势,普遍低下,土质又都十分松软,河堤、河床等,非常容易受到洪水的冲毁和侵蚀。

    据说当初,夏禹治理黄河之时,原本就打算,把那一带地区空出来,打算洪水大时,就到那里去倾泄,水小之时,那里自会逐渐干涸,不会危害百姓。

    关某最近,再次仔细考察得知,黄河泛滥的地方,虽然历朝历代,时常有所改变,但自始至终,都还是没能离开那一带的流域,在那一带波动。

    上古时代的往事,如今虽然已经难以考察,但关某考察近代秦、汉以来的洪水状况,发现黄河常常在古曹国、古卫国的地域一带决口。

    南北溃决的距离,相距不超过百八十里的路程。

    所以,本校尉建议,可以把这一带黄泛区的地方腾空,迁出那里居住的百姓,不再在那里兴建官亭、民居等,给予黄河一个宣泄之地,此为长治久安的治河上策。”

    长水校尉关并侃侃而谈道。

    大臣们听了,有的颔首点头,表示赞同,有的摇头晃脑,表示否定。

    6

    御史临淮郡人韩牧,觉得长水校尉关并提出的迁移百姓的措施,根本无法做到,当庭旗帜分明地反驳长水校尉关并的意见说道:

    “诸位大人:

    韩某认为,关校尉迁移百姓的措施,劳民伤财,惊扰百姓,十分不妥。

    韩某知道,在平原郡、东郡一带居住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都一直居住在那个地方,已经落地生根。

    朝廷迁移、安置那些祖祖辈辈就居住在黄泛区的数百万百姓,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

    迁移百姓所需的费用,也会很多很多,安置百姓的地方田地,也难以寻找,恐怕一时难以完成。

    韩某曾经听圣贤典籍上说过,《禹贡》上曾经有九条河流的记载。

    韩某认为,我们只需要大略地,在黄河的故道上,进行挖掘开凿、疏通水势即可。

    即令不能全部凿通《禹贡》上记载的九条河流,但只要能开凿疏通其中的四五条支流,应该对缓解黄河的水势,也有所裨益,不至于造成大的泛滥,而朝廷耗费也不会太多,不至于劳民伤财,惊扰百姓。”

    大司空掾王横,反驳御史韩牧的建议说道:

    “诸位大人:

    御史大人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死抱圣贤典籍,不知世事变化。

    如今,黄河周围的地势水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是今非昔比,不同往日。

    黄河的含沙量一直很大,如今,注入渤海的入海口一带,比韩御史打算挖掘地带的地势,都还要高出许多许多了。

    过去,降雨频繁,东北风起,海水倒灌入黄河,黄河向西南方向倒流,淹没了百姓田地数百里。

    古代九河的故道,早就已经被海水和黄沙吞没了,如今早已经难以寻找了。

    当初,大禹疏通黄河之时,本来是要顺着西山,流向东北方向的。

    《周谱》上不是明明白白说道:‘周定王五年,黄河改道。’

    说明今天的黄河,已经并非大禹当年挖掘的古河道了,岂能够按图索骥呢?

    当年秦国攻击魏国之时,决开黄河的堤岸,用河水灌入魏国的京都大梁,黄河的决口于是扩大,从此以后,再也无法堵塞。

    所以,王某建议,应把靠近黄河的平地地带居住的百姓,全部迁移离开。

    然后,再重新开凿一条新的河道,使黄河的水流,顺着西山脚下,居高临下,向东北方向注入大海,从此以后,就没有水患了。”

    就这样,疏通开凿河道,与迁移黄泛区百姓,这两种主要的治河意见,严重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

    大臣们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

    7

    负责主持这项讨论的大司空掾沛国人桓谭,见大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不禁有些左右为难。

    大司空掾桓谭,疑虑不安,急忙对身边的少傅、大司空甄丰说道:

    “少傅大人啊:

    今天的讨论十分激烈。本司空椽认为,在这几项建议之中,肯定有一个方案是最佳的,可以考虑实施。

    我们只要先实地进行考察,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哪项建议是最为合理,最为合适的。

    计划既定而后行动,费用不过数亿万。

    而且,通过治理黄河,可以使一些无产业的游民,找到谋生的工作。

    他们闲着不事生产,与他们参与劳动,同样都需要那么多衣服和粮食。

    由国家供应他们的衣食,而让他们为国家劳作,参与治理黄河之中,这对两方面都有好处。

    这样做,上可以继承大禹的伟业,下可以为人民除害,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少傅甄丰,认为有理,笑着赞同大司空掾桓谭的意见,总结说道:

    “诸位大人:

    司空椽桓大人刚才说得很有道理。

    诸君的方案,也很有启发意义。本少傅将立即回去,向安汉公大人如实禀报大家讨论的经过和制定的方案。

    我们殷切希望,我们商定的治河计划,能够得到朝廷的批准,永绝水患,造福于民。”

    治河方案的讨论,就这样商定了下来。

    8

    然而当时,大汉朝廷的国库非常空虚,财力十分窘困,各种经费十分紧张,王莽早就忧心不已。

    而王莽心里,还有比治理黄河更重要,更加远大宏伟的计划,需要去实施。

    治理黄河的方案,虽然最终被确定了下来,王莽却并没有去下令,立即去施行,开始治理黄河水患。

    王莽至死也不会想到,就是自己决策的一念之差,没有及时地治理黄河,安置无业游民,黄河后来的多次溃堤和泛滥,造成了黄泛区的万千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成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难民、流民,最终导致了赤眉起义的发生,并最终促成,加速了他的大新王朝的覆灭。

    最高决策者们,一个决策的延缓和失误,就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历史的因果报应,就是来得这样及时而又公平。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