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历史军事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第58章 汉朝廷突遇灾患 王巨君赈济贫民

第58章 汉朝廷突遇灾患 王巨君赈济贫民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1

    大司农孙宝因正直敢言,谈论时弊而被贬,大汉朝廷文武大臣闻讯,更加心惊胆战,忧虑不安。

    太中大夫严尤,看到朝廷出现这种情形,预感不妙,十分担心忧虑,对自己的亲友严密说道:

    “诸君:

    申屠刚、大司农孙宝两位士大夫,因正直敢言,而被朝廷贬斥,令人心中不安。

    察纳雅言,唯才是举,乃朝廷治理正轨。

    阻塞言路,亲佞远贤,容不得不同意见,对朝廷治理极端不利。

    我一定要规劝大司马大人,改变这种偏听偏信,阻塞言路的局面。”

    严密急忙劝严尤道:

    “太中大夫大人:

    当年,大人曾经是大司马大人在敦学坊学习时的同窗好友,与大司马大人一向关系亲密。

    如今,大人你也很受大司马大人的赏识和信任。

    然而此事,严密私下以为,大人你不宜出面阻止,为他们说情。

    大人你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善于观察人事,一定深刻理解大司马大人的脾气和秉性。

    申屠刚、大司农孙大人的直言无忌,已经挑战了大司马大人的底线,恐怕不会接受大人的意见。”

    严尤不理,回答道:

    “多谢严大人提醒。正因为我严尤深受大司马大人的信任,我才不希望大司马大人,出现失误。”

    严尤拒绝了严密的意见,凭借与大司马王莽的良好关系,于是独自前往大司马府,向王莽进言。

    宾主施礼坐下,严尤就神色严正地说服王莽道:

    “大司马大人:

    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阁下作为主持朝廷大局的大臣,应该有宽广的胸怀,有容人之量。

    察纳雅言,兼收并蓄,要容得下不同见解和意见,不要打击大家进言议政的积极性。

    如此,才能够有利于朝廷的治理,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更加有利。

    如果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听不进一点逆耳之言,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阿谀逢迎的假大空话充斥朝廷,阁下再也听不到一点真实的话语,了解不到一点朝廷、民间真实确实的情形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先贤总结出的至理之言。

    如果打击直言进谏之人,纵容阿谀奉迎之辈,严尤担心,臣民离心离德,阁下将听不见真实的声音,对国事非常不利。请大司马大人谨记。”

    王莽不悦,反驳严尤道:

    “严大人的见解,不是没有道理,但忧虑有些过分。莽也知道大人的来意。

    莽并不是拒绝忠言,没有容人之量。

    而是大司农孙大人悖逆娘亲,违背了朝廷以孝治国的纲常礼仪。

    如果以孝治国的纲常礼仪,都不能够得到朝廷的维护,那子孙后代,将会怎样看待王某的执政呢?

    严大人不用担心,朝廷多的是贤良士大夫,不缺一个庸人,不用担心走了一个孙宝,朝廷就不能够正常运转了。”

    王莽义正辞严地教训严尤说道。

    “唉,大司马大人强词夺理,自以为是,真是令人不可理喻,令人沮丧。”严尤暗自叹息道。

    太中大夫严尤,深知王莽的个性,思考半晌,终于让步说道:

    “大司马大人,请恕严某多嘴。严尤只是担心,阁下这样做,会扰乱贤才进谏之路。

    既然大司马大人这么肯定,不会阻塞言路,严尤就放心了。”

    说完,太中大夫严尤有些沮丧地走了下去。

    听到王莽拒绝严尤建议这个消息,大司空王崇,也开始忧虑不安起来,叹息道:

    “哎,真是权利害人啊!

    严尤大人是安汉公大人的同窗同学,亲密战友,可是严尤大人的忠言,安汉公大人也不愿意听取,不肯接受。

    我王崇与安汉公大人一向关系疏远,还能够怎么样呢?

    高官厚禄不可恃,荣华富贵不可依。

    如果我不识时务,不急流勇退,为自己留条后路,恐怕难免不落到大司农孙宝的结局。”

    元始元年(公元1年)三月二十一日,为了明哲保身,避免激怒王莽及其亲信党羽,大司空王崇顺应形势,上书太皇太后,称病,辞去大司空职务。

    大司马王莽暗自高兴,迅速答应了大司空王崇的辞职请求。

    大司空王崇很快被皇帝下旨,免去了大司空官职,退休回家。

    元始元年(公元1年)四月十六日,皇帝刘衎,任命王莽的亲信左将军少傅甄丰,为大司空;任命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王莽掌控大汉朝廷朝廷的格局,更加稳定。

    2

    不久,右将军甄邯,提醒王莽道:

    “大司马大人:

    如今大人虽然已经政出其身,但天下人未必心服口服。

    甄邯以为,大司马大人宜广施恩惠,封赏宗室侯王,功臣贵族,笼系人心。

    如此,定然人心归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右将军大人的意见很好,莽虚心接受。”王莽赞同右将军甄邯的意见道。

    不久,根据大司马王莽的建议,大汉太皇太后陛下和皇帝下旨,大肆封赏诸侯。

    代孝王刘参玄孙的儿子刘如意,被立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刘非的孙子、盱台侯刘宫,被立为广川王;广川惠王刘越的曾孙刘伦,被立为广德王。

    除了封赏宗室侯王以外,大汉朝廷还大肆赏赐汉王朝兴起以来的大功臣周勃等人的后裔周共等人,让他们继承祖先的爵位。

    开国功臣后裔,前前后后被朝廷封为列侯及关内侯等爵位的人数,总共达到了一百一十七人。

    受到封赏的宗室侯王、功臣后裔,都知道朝廷的封赏,是来自于大司马王莽的意见和建议。

    受到封赏的宗室侯王、功臣后裔,自然对大司马王莽感激万分,忠心拥戴王莽的贵族更多了。

    3

    然而,好运不会总是眷顾着同一个人。

    一直顺风顺水的安汉公王莽,面临着担任大司马,执掌大汉朝政以来的最严峻的一场考验。

    元始二年(公元2年)刚刚到来,从汉王朝全国各地,就纷纷传来了噩耗。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很多郡国,都发生了多年未遇的大旱灾、大蝗灾。

    尤其是北方青州等地的灾难情况尤其严重,地方官吏再也难以隐瞒灾情了。

    天灾频繁,粮食颗粒无收。受灾郡县的百姓,无法求生,只得离开自己的家乡,扶老携幼,四处逃荒,向全国各地郡县逃亡。

    就连京师长安,也受到了难民潮的影响。

    长安三辅,聚集着大批拖儿带女、无家可归、食不果腹的难民。

    全国的赈灾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酿成一场全国的变乱,一发不可收拾。

    4

    安汉公、大司马王莽,焦头烂额,整天为赈济难民的事情忧心忡忡,苦思良策。

    王莽的同窗挚友太中大夫严尤,也没有一刻闲着,积极为王莽出谋划策,帮助王莽克服危机。

    这一天,大司马府里,大司马王莽与太中大夫严尤等亲近大臣,又认真商讨了起来。

    大司马王莽忧形于色,有些束手无策地对太中大夫严尤言道:

    “严大人:

    近些日子以来,天灾频繁,国事不顺,吾是忧心忡忡,食不甘味。

    吾整天为天下百姓忧虑,担心饥民聚集京师,酿成变乱。

    严大人,你一向足智多谋,主意颇多,你可有什么妙策指教巨君的?”

    王莽态度诚恳,十分虚心地询问太中大夫严尤道。

    “大司马大人一心为百姓着想,为朝廷着想,严尤十分钦佩。

    如今,朝廷危机四伏,饿殍遍地,人民流离失所,令人伤悲。

    但危机之中,也潜伏着极大的机遇。就看大司马大人的应对如何了。”

    严尤似乎胸有成竹地侃侃言道。

    “请问严大人,有什么可以指教吾的,王莽一定虚心接受。”王莽的态度更加诚恳。

    “俗言,欲正人,先正己。

    如果大司马大人率先垂范,下令节省开支,减轻赋税,并组织众筹,赈济饥民,则皇室宗亲、皇亲国戚,定会群起响应。

    如此,定能拯救饥民,安抚人心,稳定天下。

    待此次灾害过去,来年粮食丰收,必然能够转危为安,安定社稷。

    只有如此,大司马大人中兴帝国的宏伟抱负,报国之志,才有可能实现。

    近些年来,土地兼并越发严重,天灾频繁,赋税沉重,无辜的贫苦百姓,为了一家生存,卖儿卖女的情况时有发生,惨不忍睹。

    百姓怨怒不止,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形成燎原之势。

    如果权贵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吝啬自己的资财粮食,或者趁机哄抬物价,发国难之财,严尤私下担心,饥民无路可走,为求活路,大肆抢劫,酿成变乱,那就大势已去。

    大司马大人的报国之志不能够实现不说,大司马大人还可能留下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王莽听了大惊,赞同严尤的意见道:

    “严大人所言,并非危言耸听,王莽心里十分清楚。

    土地兼并,奴婢问题,钱币改革,赋税征收,宫廷朝廷收支等诸多问题,王莽一直在苦思良策,图谋改制。

    然而,改制阻力重重,王莽一直不得要领。

    如今,灾难频繁,饿殍满地,救灾是朝廷当前的当务之急。

    吾只有将改制问题,暂时搁置,度过当前的危机才是。

    多谢大人指点迷津,吾立刻进宫,禀告太皇太后陛下知道,与太皇太后陛下一道,商讨具体措施。

    再次多谢严大人的教诲,王莽不胜感激。”

    王莽知道救灾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不肯耽搁,与严尤告辞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前往长乐宫,将灾情禀告给太皇太后知道。

    太皇太后听了,也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王莽见状,急忙建议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陛下:

    如今,旱灾、蝗灾异常严重,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社稷危急。

    为今之计,只有收紧开支,轻徭薄赋,减免赋税佃租,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才能够躲过一劫,最终转危为安。

    如果朝廷颟顸应对,对百姓的灾难不闻不问,甚至继续搜刮盘剥百姓,恐怕将激起变乱,扰乱天下。到时,就难以收拾了。

    臣建议太皇太后陛下,带头力行节约,带领天下百姓,度过危机。

    臣希望陛下,改穿没有花纹的丝帛服装,减省御用的膳食,处处节省,以向天下官吏百姓,表示皇家克已节约,与民同甘共苦,共度难关的决心。

    臣建议陛下,把宫中节约的钱币,统统用来购买粮食衣物等,用来赈济灾民,安定民心,与百姓一道,共同度过这次灾难。

    当灾难过去,百姓重新安居乐业,则民心归附,天下将会更加安定,何愁复兴大汉的梦想,不能够实现呢?

    如果官吏贵族,吝惜自己的财物,像那些守财奴一样,守着家财,恐怕必将激起百姓愤怒,留下亏待百姓恶名,危害社稷大业的稳定。”

    太皇太后听后,认为确实如此,对王莽的建议大为满意,赞扬王莽道:

    “巨君所言极是。

    哀家年老,一向以天下苍生为上,所费甚少,本就没有奢侈竞赛之心。

    厉行节约,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赈济百姓,也是国家大计,安汉公言之极当。

    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又不能够当饭吃。

    哀家当带头行事,做好百官榜样,率先赈济灾民,抚慰百姓。百姓安,则朕安。

    安汉公啊,你忠心耿耿,一心一意地辅佐大汉帝国,功劳甚伟,哀家一直铭记于心。

    你的建议,一片大公,一心为民,可谓尽善尽美。安汉公,勉乎哉!”

    王莽听了笑逐颜开,心情舒畅了不少。

    5

    受到太皇太后的激励支持,王莽信心更足,乘机再对太皇太后进谏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天灾不断发生,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

    臣身为首席执政大臣,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应该担负起救灾、赈灾的重任。

    禀告太皇太后陛下,臣愿意做好公卿大臣的表率,与天下百姓共度难关。

    臣自愿从自己家族的私有财产中,拿出一百万钱的钱款,以及田地封土三十顷,统统捐出来,交付大司农管理支配,以救助贫民,安抚灾民。”

    太皇太后听了,更加高兴,大力称许王莽道:

    “巨君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真是天下楷模。

    哀家一个老太婆,留下金银珠宝这些身外之物,还有什么用呢?

    朕也将带头响应巨君的号召,积极捐助金银珠宝,赈济天下百姓。

    朕还将向天下人下诏,向天下百姓告知此事,以彰显大司马大人一心为民的美德。”

    “多谢太皇太后陛下的支持!

    陛下一心为国,才是天下人的典范!有了太皇太后陛下的大力支持,微臣还担忧什么呢?

    太皇太后陛下的善举,必将感动天地神灵,相信灾难必将很快过去,重新恢复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王莽称许太皇太后道。

    6

    太皇太后的赈灾诏书,很快下达了下去。

    公卿大臣们,见太皇太后和大司马王莽,都带头献出资材,赈济灾民,无不敬仰效法,群起仿效太皇太后和大司马王莽的义举,献出钱财粮食,赈济灾民。

    公卿大臣中,总共有二百三十位大臣,捐献了自己的田宅和钱财、粮食。

    王莽见了,十分满意。

    王莽下令,把王公大臣们捐献的那些田宅、资财、粮食等,按灾民人口数的多少,分配给了那些无地无粮的灾民。

    灾民们感激涕零,奔走相告,四处传送太皇太后和安汉公王莽的善举。

    王莽还上书太皇太后,建议太皇太后,在长安城中兴建了五个里,盖了民宅二百余所,专门用来安置那些流离失所、流浪到京师长安避难的郡县饥民。

    安汉公王莽实施的这些安抚饥民,赈济百姓的举措,迅速收到了成果。

    天下百姓无不称颂太皇太后和大司马王莽的功德,王莽的形象,也更加光辉。

    不久,灾荒终于过去。流民们携带朝廷赈济的粮食钱物,感激涕零地纷纷返回故里。

    安汉公王莽一心为民,拯救苍生的美德,也传遍了全国各地。

    7

    灾难终于过去,朝廷的一切政务,又开始重新走上了正轨。大司马王莽,也舒心了许多。

    不久,大司马王莽亲自率领群臣,前往长乐宫,去向太皇太后奏报赈灾救灾的情况。

    大司马王莽心情舒畅,向太皇太后祝贺道:

    “太皇太后陛下:

    天下臣民,有幸仰赖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德恩泽,终于得以安然地度过这场灾难和危机。

    最近以来,风调雨顺,甘露从天而降,灵芝生长,荚树、朱草、嘉禾等诸般美好祥瑞的征兆,同时并至。

    这种种吉祥的预兆,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伟大圣德所带来的,预示着大汉朝廷必将欣欣向荣。

    愿陛下仍然遵照朝廷原有的规定,穿帝王正常的服装,恢复太官的正常膳食供应。

    使臣等这些做臣子的,各自都能尽心尽力,使陛下有和谐快乐之心。

    臣等愿意,十分精心周到地供养太皇太后陛下,让太皇太后陛下颐养天年。”

    太皇太后听了,十分高兴,满脸喜悦地下诏,表示谦让道:

    “诸君:

    大难过去,百姓安宁,朝廷稳定,朕十分欣慰。

    这些功绩,都离不开四辅三公以及文武百官的努力。

    朕要与天下百姓同患难,共安乐。

    等天下太平,全国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朕一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恢复正常的饮食起居。

    如今,百姓正在休养生息,还未到朕享乐的时候。朕还将继续与全国百姓一道,共度难关。”

    太皇太后十分高兴地推辞道。

    “太皇太后的恩德太过深厚,臣等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太皇太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安汉公王莽带领群臣,感谢太皇太后道。

    8

    在这以后,每遇地方郡国发生大的水旱灾害,大司马王莽都率先垂范,坚持把吃素食,提倡节俭,作为一种传统,发扬光大下去。

    太皇太后的左右侍臣胡逊、胡宝宝等,见大司马王莽如此表现,当然不会放过示好安汉公王莽的机会。

    于是,他们异口同声地称颂王莽的美德,不断将安汉公王莽克制自己、一心奉公的事迹,报告给太皇太后知道。

    太皇太后见王莽一直坚持吃素,恐怕伤害王莽的身体,就专门派使者胡宝宝等侍卫,带去诏令,勉励王莽说道:

    “巨君啊:

    哀家听说安汉公大人平素只吃素食,忧民至深,哀家十分钦佩。

    上天保佑,今年秋天的庄稼幸而丰收,百姓生活开始好转,这都是大司马大人忠心治理的结果。

    请安汉公及时吃肉,为国家为百姓,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王莽领旨,恢复正常的饮食。

    8

    光禄大夫楚国人龚胜、太中大夫琅邪郡人邴汉等大臣,却对王莽的做法不以为然。

    一天,光禄大夫龚胜与太中大夫邴汉相遇,于是两人私下里议论王莽的所作所为,有些不以为然。

    光禄大夫龚胜,带一点疑虑地问太中大夫邴汉道:

    “太中大夫大人:

    你对大司马大人最近的所作所为,是怎么看的呢?

    龚谋私下认为,大司马大人的表现,太过虚伪做作,有收买民心的嫌疑,恐怕将来,定会有不可言传的图谋。”

    太中大夫邴汉深以为然,对光禄大夫龚胜说道:

    “光禄大夫大人说得很对!行为反常必有妖。某人也有这样的担心。

    如果大司马大人专权,定然会排挤异己,恐怕最终会伤害到我们这些异类。

    我们还是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太中大夫大人说得对!不识时务,贪图富贵,最终只有死路一条。”光禄大夫龚胜赞同道。

    不久,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先后上书太皇太后和皇帝刘衎,自称有病,请求辞职退休。

    王莽得到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的辞职报告,心里有些恼怒,对太中大夫刘歆说道:

    “子俊啊:

    龚胜、邴汉这两个老家伙,定是对吾王莽的执政,有些不满,才会拒绝配合吾,提出辞职。”

    “大司马大人:

    既然龚胜、邴汉他们,与我们志不同,道不合,挽留他们,不是给大司马大人平添麻烦吗?

    大司马大人,你还是答应他们的请求!”

    刘歆建议王莽道。

    “子俊的看法有理。既然他们内心,对吾王莽心存不满,吾就成全他们!”

    王莽十分清楚龚胜、邴汉的心思,很快就将龚胜、邴汉的辞职报告,递交到了太皇太后那里。

    太皇太后知道王莽的心思,允许龚胜、邴汉辞职,下策书诏令说道:

    “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等,一向忠于王事,兢兢业业,以致积劳成疾。

    哀家不忍心再用官职上的事务,再次烦扰两位大夫,影响两位大人疗养。

    请你们好自为之,好好回家养病,修养自己的品德,严守正道,以终高年!

    至于退休后的待遇,按照朝廷历来的规矩办理。”

    太皇太后同意了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两人的辞职请求,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遣送他们回家养老。

    大司马王莽,从此在朝中又少了几个强劲的对手,他处事理政更加得心应手。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