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历史军事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第11章 新君继位混沌沌 外戚争权乱纷纷

第11章 新君继位混沌沌 外戚争权乱纷纷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1

    很早以前,刘欣还在襁褓之时,就被交给了他的祖母傅太后去亲自抚养,与他的亲生母亲丁氏分开了。

    从幼年时代开始,实际上刘欣都一直是由他的祖母傅太后亲自抚养培育,才长大成人的。

    等到刘欣正式被立为大汉王朝太子以后,成帝刘骜,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等,为了防止太子刘欣的外戚,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亲人,可能对太子刘欣施加影响,汉朝廷就预先采取了严厉的隔绝措施。

    成帝刘骜下诏,命令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刘欣的亲娘丁姬等皇亲国戚,统统留居京师长安的定陶国官邸里,不许无缘无故,不守朝廷法令规矩,肆意溜进太子宫,去与太子刘欣相见。

    2

    此时,太子刘欣虽然已经十七岁,年纪已经不小,已经长大成人,实际上心智并不成熟。

    以前,刘欣一直与傅太后等亲人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定陶封国里。

    入居东宫以后,太子刘欣,被迫与自己熟悉亲近的定陶亲人隔离,常常只有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地独居于未央宫的东宫之中,与外人隔绝。

    刘欣孤独无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经常露出一副可怜兮兮,无人关爱的样子。

    皇太后(王政君),毕竟是一个心地善良慈爱,良心未泯的女人。

    看见太子刘欣,独自居住太子宫,茕茕孑立,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神态,王政君仁慈心发作,大生哀怜之心。

    不久,皇太后王政君就亲自向儿子刘骜建议,准备颁布懿旨,允许刘欣的祖母傅太后、以及母亲丁姬,每十天时间,去太子宫里,探望太子刘欣一次。

    刘骜却对母亲王政君的意见有些不满,心有异议,坚决不同意娘亲的意见和建议。

    可是,娘亲皇太后王政君,认为断绝人伦亲情,非常不妥,依然坚持自己让刘欣亲人探望刘欣的意见。

    见母亲王政君执意如此,刘骜也毫不让步,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母亲王政君说道:

    “母后陛下:

    处理国事家事,都应当以国家大义至上。

    如今,太子已入继大宗,承继正统,成为了帝国的储君,就是朕的儿子了。

    按照宗法礼仪,太子理当以大宗为上,前来长乐宫,奉养太后陛下,不能再顾念他原来的定陶骨肉亲人了。”

    皇太后王政君,虽然也认为从宗法礼制原则来说,儿子的看法很对,不好反驳。

    但王政君又不忍心太子刘欣与自己的亲人隔绝,郁郁寡欢过日,担心久而久之,刘欣心生怨恨,因此生病,就十分和蔼地向儿子刘骜解释说道:

    “皇帝啊,你说得很对!娘也明白,以国家大义至上这个道理。

    娘听说,太子小时候,是由他的祖母傅太后,抱养长大成人的。太子与自己的祖母傅太后,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现在,娘允许傅太后,到太子宫去探望探望太子,不过是以乳娘的恩情,对待定陶太后而已。

    娘私下以为,宫中都是陛下的耳目。娘亲这样做,不足以造成什么妨碍的。陛下啊,你就不要担心了啊!”

    刘骜想了想,不敢违背娘亲王政君之意,只得勉强表示赞同说道:

    “母后陛下所说,很有道理!如果朕太过寡情绝情,有伤皇帝的慈悲和英明,恐怕弄巧成拙,引起欣儿的不满和怨恨。

    朕一向孝顺,怎么敢于拒绝娘亲的意见呢?

    看在母后的面子上,朕就答应这样做!朕实在不希望,太子与傅家、丁家,一直藕断丝连、瓜葛不清。”

    “陛下如此善解人意,娘就放心了!”皇太后王政君赞扬刘骜道。

    于是,刘骜下旨道:

    “太后陛下仁慈,洪恩浩荡。

    看太子年青无依,实勘哀怜,兹令傅太后一人,可以常常到太子的府邸,去探望教导太子。

    太子之生母丁姬等,在太子幼小之时,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也不曾亲自抚养过太子。

    因此,丁姬已经自动失去了一个做母亲的资格。

    兹令丁姬等亲属,不得私自前往太子宫,去看望误导太子,以免太子产生怨恨之意。钦此!”

    刘欣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戚属,对刘骜绝情绝义的举动,深恶痛绝,恨恨不已。

    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刘欣戚属,对刘骜的无情决定,越发产生了不满和怨恨。

    3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初八,大汉朝廷举行盛大隆重的新君继位仪式。

    十八岁的皇太子刘欣,正式入继大宗,作为成帝刘骜的嗣子,即大汉皇帝之位。

    即位以后,刘欣首先率领文武百官,前去拜谒了汉高祖刘邦的祭庙,举行了入继大宗,即位皇帝的一系列庄严隆重的仪式。

    新君刘欣颁布圣旨,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尊赵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并大赦天下。

    4

    此时的新君刘欣,虽然年纪轻轻,见识不多,没有理政经验,但一即位,也很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改变汉成帝刘骜当政之时,汉王朝朝政积弊甚深的局面。

    即位之初,刘欣重用贤明大臣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等,并亲自垂范,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去裁决、处理。

    一时间,大汉朝廷焕然一新,显露出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朝廷内外的官吏百姓,一致认为,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公无私,摒弃私人怨恨,慧眼识英雄,为大汉朝廷选拔了一个中兴有为之君。

    于是,汉朝廷官吏百姓,开始把兴利除弊,复兴大汉,恢复公平公正的希望,寄托在新皇帝刘欣的身上。

    天下百姓,都盼望着大汉朝廷的国家运转,能够重新步入正轨,天下大治。

    然而,好景不长。

    不久,新君刘欣与王氏家族等皇亲国戚的蜜月,就很快过去了。

    入继大宗的年轻皇帝刘欣,不久就发现,复兴大汉的理想,与维护皇权、争权夺利的现实的路程,是那样遥远。

    很快,新皇帝就与以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为首的王氏家族等皇亲国戚,以及朝廷中文武大臣等,发生了公开的矛盾冲突。

    而且,这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激烈,也日趋公开化、扩大化。

    5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北方大地,已经进入炎炎夏日,开始炽热。

    大汉朝廷里,新旧权贵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登基不过一月光景,雄心勃勃的大汉王朝年青皇帝刘欣,就从刚刚即位的兴奋、喜悦和踌躇满志中,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刘欣开始看清楚,大汉朝中冷酷尖锐的现实。

    每天的例行朝会结束以后,刘欣常常一个人,独坐在未央宫的皇帝龙椅上,闷闷不乐、呆呆地沉思。

    这个十八岁左右的年轻皇帝,担任着一个庞大而又古老的大汉帝国的掌舵人,开始感觉经验不足,力不从心。

    然而,崇高无上的皇帝位置,肩上肩负的重大责任,迫使这个年青,根基尚浅的幼稚皇帝,不得不思考着窘迫的现实问题,谋划着破解的方法来。

    “朕如今才终于发现,皇帝宝座,并不是朕原来想象中那样,美好神圣,那样高不可攀,那样好坐好玩啊!

    朕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恣意掌权,圣旨一出,就一呼百应,有令必遵啊!

    何时何刻,朕才能够大展宏图,展翅高飞,挣脱权臣的束缚,一施胸中的抱负呢?

    如今,我们这个古老、威严的大汉帝国,已是百病缠身,千疮百孔,积聚着太多的矛盾和弊端,有一种夕阳西下,大厦将倾的感觉。

    朕这个新皇帝,如果不能够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会不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遭人千古唾骂呢?”

    想到这里,年青的皇帝刘欣心里,越发焦虑不安,烦心不已。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朝廷赋税,日趋枯竭;家族豪强,横行天下;皇亲国戚,贪婪无度;朝廷百官,争权夺利;贪官污吏,无人制约;盗贼匪徒,横行无忌;天灾人祸,多年不断;小民忐忑,人心惶惶。

    小民百姓的苦难怨恨,与抗暴叛逆的举动,交相纠结,此起彼伏。

    朕真有些一筹莫展,无能为力啊!

    朕究竟应该依靠谁,应该从何处着手,去治愈沉疴的大汉帝国,拯救万千多灾多难的善良百姓呢?”

    内心那种强烈的末世的焦虑和恐惧,涌上心头,刘欣更加坐卧不安,心绪不宁。

    “更加要命的是,不仅仅是太皇太后制约着朕,大司马、大司徒、御史大夫这些三公权臣,也处处掣肘着朕,妨碍着朕实施治国的雄才伟略。

    朕虽然号称堂堂的大汉皇帝,当国掌权,但朕的实际权利,究竟有多大呢?

    朕这个皇帝,登基已经一月有余,为什么却要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在宝座之上,处处受人掣肘,受制于人呢?

    想到这些严峻的问题,朕的心里,怎么能够不愤懑,不怨恨呢?”

    想到太皇太后的压力,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等三公大臣的颐指气使,甚至不把自己这个年青新皇帝,放在眼里的蔑视态度,刘欣的不满、怨恨,就油然而生,日趋强烈。

    “朕多么渴望,能够真正掌控着大汉朝廷所有的大权,当一个货真价实,尧舜一般的,能够扬名立万,流芳百世的圣君、贤帝啊!

    可是谁,能够辅佐朕,帮助朕,完成这些宏图伟业,实现帝国的复兴,光宗耀祖呢?”

    想起残酷的现实,刘欣越发沮丧不已。

    “现在的朝中,究竟谁是皇帝,谁是老大呢?在大司马、大司徒这些老家伙的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朕既然是堂堂的大汉皇帝,为什么要处处听命于他人,受人掣肘呢?

    朕可不甘心做一个傀儡,一个昏君。

    朕为什么就不能够想尽千方百计,去做一个当家作主,名垂青史的真正皇帝呢?”

    年轻的皇帝刘欣,就这样懒洋洋地斜坐在未央宫的皇帝宝座上,有些百无聊赖,焦虑愤懑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往日活泼爱玩的年青皇帝刘欣,吩咐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忧心忡忡,郁郁寡欢起来。

    6

    刘欣的身材高大,体形瘦削,模样英俊,肤色红润细腻,稚嫩秀美,带点病怏怏的柔美感觉。

    他不时对着御案上摆放的铜镜,摸摸自己的高鼻梁,揉揉自己的俊美脸蛋,有些唯我独尊、我见犹怜的感觉。

    看着铜镜中自己瘦弱英俊的靓丽面容,刘欣似乎有些孤芳自赏,翻来覆去地把弄抚摸着透亮的铜镜,独自欣赏着自己俊美的容貌。

    就这样忧愁、焦虑地想了一会,刘欣更加牢骚满腹,怨怒不止。

    7

    登基之时,就被太皇太后调到新皇帝身边,侍候新君刘欣的小黄门肉墩,此时已经成为了刘欣最宠爱、最喜欢的亲信侍臣。

    刘欣似乎已经淡忘,小黄门肉墩是曾经侍奉过太皇太后和先帝(刘骜)的旧人。

    刘欣似乎已经遗忘了祖母傅太后曾经千叮咛万叮嘱的,小黄门肉墩,可能是太皇太后和大司马派来,监视皇帝行动的密探、耳目之类的警告话语。

    无人倾听自己的怨怒,了解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苦闷,刘欣再也忍不住了,不禁对着身边侍候的侍从小黄门肉墩,小声嘀咕了起来。

    “肉墩啊,你看看,朕整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哪里像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呢?

    朕不过是一个标准的傀儡罢了!当家作主,复兴大汉,安邦定国的梦想,何时才能够实现呢?”

    听了刘欣牢骚满腹的话语,刘欣亲信的侍臣小黄门肉墩,越发清楚皇帝内心的愤懑和不满了。

    小黄门肉墩不敢胡乱说话,生怕触怒皇帝和朝中掌权大臣,急忙上前,安慰年青的皇帝道:

    “陛下息怒!

    小臣私下以为,陛下其实犯不着如此忧虑担心,操心国家大事。

    恕小臣直言,陛下啊,你初登宝座,可能还不十分了解朝廷如今的运转规矩。

    小臣以为,实际上有些事情,陛下大可不必忧心焦虑,操之过急。

    据小臣所知,朝廷虽有三公九卿之职,但政事全由英明果断的大司马去当家做主,不容旁人参合。”

    小黄门肉墩,久在宫廷,完全了解太皇太后为首的王家的势力,知道大司马王莽的权力。

    小黄门肉墩十分熟悉大汉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度,了解大汉朝廷的文武百官,大多听从太皇太后和大司马王莽号令的现实。

    所以,小黄门肉墩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为新皇帝刘欣解释说道。

    不想,刘欣听了小黄门肉墩的解释以后,心里更加不满怨恨了,立即怒气冲冲地反驳小黄门肉墩道:

    “照爱卿这样解说,那朕这个皇帝,还有什么用呢?朕这个皇帝,不是成为了一件摆设了吗?

    朕曾经对天发誓,对着祖宗神灵祈祷,要实现武帝、宣帝的中兴之梦,做一个造福万民,福泽万世的有道明君。

    要是像你所说的那样,朕何时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呢?”

    刘欣愤愤不平地对小黄门肉墩抱怨说道。

    侍臣小黄门肉墩,故意装作有些糊涂的样子。小黄门肉墩假装不知道皇帝愤怒的原因,继续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而又十分耐心地,为刘欣解说,劝解刘欣道:

    “陛下息怒!小臣真的有些不明白,陛下是因为什么原因,会如此大动肝火。

    小臣私下以为,陛下如今的主要职责,就是接受太皇太后的懿旨,批准大司马等大臣建议的奏章,然后下旨,命令有关部门,去立即执行就行了。

    陛下为什么不把握年青时候的美好时光,及时行乐,好好享受美好青春,何必去操那么多空心呢?”

    “呵!呵!呵!呵!那朕这个皇帝,岂不成为了一个傀儡,一件木偶了吗?

    那朕这个皇帝,当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呢?”刘欣依然愤懑难平,冷冷地对着侍臣肉墩,大笑了几声。

    “万岁英明!小臣还是不解陛下为什么这么愤懑。

    欲速则不达。小臣私下以为,陛下如今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不过就是批‘已阅’‘可’,并盖上皇帝的御玺而已。

    英明的先帝当年,也是如此生活的。可先帝还不是照样乐此不疲,过得有滋有味,自得其乐哦!

    陛下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哦!陛下乐得自在悠闲,悠哉游哉,何苦自讨苦吃,非要揽事,自己去干呢?”

    侍臣小肉墩微笑着,劝说刘欣道。

    “朕可不是先帝!”刘欣话里有话地对侍臣小黄门肉墩说道。

    “陛下英明睿智,敢于担当,希望有所作为,不想做一个庸庸碌碌的昏君,小臣佩服不已!

    小臣小时候就生活在民间,曾经听说过许许多多的乡下俗语,喻世明言,想说给陛下听听。但愿聪明的陛下,能够从中领悟一些。

    俗言‘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猎人有言,‘一只翅膀还没有长硬的雄鹰,草率地离开巢穴,想四处自由翱翔,就是最善于飞翔的母亲,最终也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它的孩子,坠入山崖摔死!’”

    侍臣肉墩用一句句隐晦含蓄的话语,再次警戒、提醒着年青的皇帝刘欣道。

    刘欣十分聪明敏感,听了侍臣肉墩警醒的话语以后,突然大彻大悟。

    刘欣的背心一阵冰凉,他惕然警觉,仿佛突然间清醒了过来,急忙说道:

    “多谢爱卿的善意提醒!朕知道怎么办了。你下去,让朕一个人好好想想。”

    8

    实际上,刘欣心里,其实也十分清楚,王氏家族根深叶茂,党羽众多。

    要想从以太皇太后,大司马王莽为首的王氏家族手中,收回朝廷的权力,着实不易。

    王氏家族掌权日久,积怨甚多,他们为了自保,也不敢轻易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手中掌控的朝廷权力。

    可是,他们越是这样,有些倔脾气的刘欣,就越加不服气。刘欣越想有所作为,收回权贵手中的权力,亲掌大汉帝国大权,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业。

    自从登上帝位的那一天起,刘欣就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怎样重树皇帝的威严,做个呼风唤雨,一呼百应,永垂千古的有道明君。

    与侍臣肉墩闲聊了几句以后,刘欣焦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刘欣挥挥手,示意侍臣小肉墩下去歇息。

    小肉墩理解皇帝的心情,乖乖地退了下去。

    然后,刘欣推开御案上重重叠叠的奏章,用手撑着双颊,对着铜镜,又独自沉思起来。

    9

    “陛下,大司马大人觐见!”

    刘欣郁闷难解,刚刚舒心了一会,突然听见亲信侍臣小黄门肉墩的禀告,不自觉地皱了一下眉头,就想叫小黄门肉墩,借故拒绝大司马王莽的求见。

    不想这时,一个精明干练的中年大臣,已经步履匆匆地闯进未央宫内殿来。

    “陛下:

    臣大司马莽,求见皇帝,有要事相奏!”大司马王莽恭恭敬敬地向刘欣行礼道。

    “大司马大人免礼!请坐!请坐!”刘欣耐住不高兴的性子,客气地指了指身旁的位置道。

    “多谢陛下隆恩!

    请问陛下,最近身体可好,天气恶劣炎热,陛下在宫中可否适应?

    如今先帝去世不久,国事繁多,百姓不安,天下不宁,陛下一心一意操劳国事,殚精竭虑批阅奏章,可要注意龙体,不要累坏了身体。”

    大司马王莽,看了看刘欣有些愠怒不快的脸神,诚恳关切地劝刘欣道。

    “多谢大司马大人的挂念和安慰!朕一向安好,身体倍棒,胃口特好,吃饭倍香!

    朝廷有大司马大人以及三公九卿诸位大臣贤良的襄助,有太皇太后陛下的英明领导,朕十分惬意舒心!

    朕的一切,都来自于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大人的恩赐,朕一直感激不尽,常思报答。

    大司马大人一心为公,德高望重,深孚众望,是朕的股肱之臣,朕一直敬慕不已。

    请问大司马大人,你今天急急忙忙地进宫,有何要事,想要启奏呢?”

    刘欣按捺住心中的愤懑,故作客气,急急地问大司马王莽道。

    “陛下不要着急!臣莽此次进宫,的确有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要与陛下商讨。

    如今,大汉宗室,已达十万余众,人口数量庞大。诸皇亲国戚的家眷奴仆,也是数不胜数。

    蛮夷又不断扰乱边廷,军队所费甚多,宫廷开支也日益膨胀,赏赐无度。

    权贵豪族的荫复户越来越多,土地兼并严重,朝廷赋税严重减少,国库、内库,也一直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而物价飞涨,民贫国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负担十分沉重。

    臣莽蒙陛下信任,担当众臣领袖,一想到这些窘困的大事,没有一日,不忧心如焚,寝食不宁。

    臣常常冥思苦想,在探索治国良策,希望根除汉朝廷面临的种种危机。

    前段时间,臣等一直忙于处理先帝后事和陛下登基大典之事,没有一丝一毫的空闲,一直茫无头绪。

    如今,臣等才缓过起来,有了一些头绪,准备立即着手,解决这些紧要急迫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大事,都必须仰仗太皇太后陛下和皇帝陛下的大力支持才行。

    所以,臣忙完手中的国家大事之后,就匆匆进宫,与陛下探讨这些当务之急的大事,与陛下探讨寻找一下,处理这些大事的妙计良策!”

    王莽侃侃而谈,对刘欣言道。

    “大司马大人:

    朕刚刚继位,对国事还不是十分熟悉,要让朕拿主意,朕实在愧不敢当。

    此等大事,请大司马大人先与三公九卿和太皇太后陛下讨论,然后交于众臣实施就行,不必与朕讨论协商。”

    刘欣难掩心中的恼怒愤懑,推脱自己的责任,简要吩咐大司马王莽道。

    大司马王莽,似乎看出了刘欣心中的不快,巴不得皇帝因此答应,急忙顺水推舟道:

    “陛下:

    既然如此,朕就按照圣意,前去会同有关部门大臣,研究实施,然后禀告太皇太后陛下和陛下批准。

    臣莽告辞了。”

    见新皇帝对国家大事如此漠不关心,满不在乎的态度,一股无名怒火,涌上心头,大司马王莽心中,一阵后悔。

    大司马王莽,害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急急忙忙向刘欣告辞出宫,向长乐宫走去。

    8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的长乐宫里,已经充满了炎热难耐的气息。

    太皇太后王政君与侄儿大司马王莽,没有顾上暑热难耐的折磨,依然在一心一意地,操劳谋划着国家大事。

    今天,在不知不觉中,姑侄俩闲聊一会日常家事以后,又不由自主地热烈地聊起了国事。

    “巨君啊,朕发现,今天你似乎有些闷闷不乐,不太高兴啊!

    巨君啊,你心细如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皇帝最近,似乎有些不对劲,不再那么听话孝顺了啊!

    最近,朝廷处理有关陛下这个新皇帝的祖母和母亲等亲人的宗法礼制关系的问题,陛下似乎对朝廷的处置,和大臣的建议和意见,心有怨言,心里很不满意,似乎很有些生气憋闷啊!

    朕私下担心,皇帝陛下的屁股,还没有在皇帝宝座上坐热,就对朝廷政事,心有异议。

    一遭皇帝陛下的羽翼长成,恐怕就会更加不理解我们的好心好意,对朕与大司马产生不满怨恨,以致做出对我们不利的举动啊!”

    太皇太后王政君,未雨绸缪,思虑悠远,忧心忡忡地对侄子王莽说道。

    “太皇太后忧虑得对。

    臣侄今天入宫,与皇帝陛下商讨国家大事,就差点吃了皇帝的一个闭门羹。

    臣侄以为,陛下虽然年纪轻轻,却深不可测,不可小觑。

    皇帝陛下虽然来自定陶王藩邸,但受到祖母傅太后的熏陶,还是深谙掌权之道啊!

    侄儿私下猜想,皇帝陛下发泄自己的不满,其实是想借这些事件,向太皇太后陛下和侄儿我施加压力,以便任用自己的外戚亲属亲信,去掌管朝廷大权,以达到逐渐收回掌控在我们家族等皇亲国戚手中的权力啊!

    太皇太后啊,臣以为,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年青皇帝下这步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臣私下担心,陛下近期的频繁举动,恐怕最终对我们家族不利啊!

    为了维护大汉朝廷的安危,我们王家,为朝廷鞠躬尽瘁,竭尽忠诚,贡献力量,已经达到了四十年之久。

    我们怎么能够不顾大汉朝廷的祖宗大业,不顾天下黎民苍生的利益,而选择急流勇退,心甘情愿地向一个乳臭未干,稚气未脱的小皇帝,交还手中的权力,任由他们去任人唯亲,肆意妄为,胡乱瞎搞呢?

    皇帝陛下即位之初,其实就应该十分清楚,如今朝廷面临的种种弊端,应该立志革新弊端为上。

    然而如今,陛下除了心急火燎地希望,立即重整皇帝的权威,以便按自己的意愿,去揽权、专权,任用自己的亲信亲属国戚,去掌权以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如何去改革弊端,革新朝政。

    天灾、土地、赋税、奴婢、币制、军制、边塞的问题等,是积弊很深,问题越来越严重。

    陛下对这些当务之急之事,却不闻不问,似乎与己无关。这是臣深深忧虑的啊!”

    大司马王莽忧心忡忡,心直口快,越说越失望,越说越激愤。

    太皇太后(王政君)听后,十分赞同王莽的意见,回应道:

    “哎呀,原来巨君,今天已经去见过皇帝了,也难怪巨君如此不高兴。

    巨君说得很对!

    陛下可能觉得,我们姑侄二人,紧紧抓住大汉朝廷的权力不放,是为了我们王家的利益,损害了他这个皇帝的权力和威严啊!

    其实,陛下哪里知道,我们这些长辈的苦衷呢?

    陛下可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皇帝陛下哪里知道,我们并不是为了我们王家的私利,而是为了稳定国家,为了我们大汉社稷的千秋大计啊!

    朝廷贤能士大夫的心里,应该都十分清楚,大汉朝廷如今的真实情形。

    皇帝年纪轻轻,办事没有经验,可能会处理不了纷繁复杂的国事。怎么能够令人放心呢?

    如果任由陛下自己,去当家作主,主持国政,如果处理不力,处理不当,万一出现重大失误,葬送了大汉的江山社稷,朕百年之后,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呢?

    朕心里一直担心的是,如果朕与巨君放手不过问国事,一切听由皇帝处置,恐怕那个傅太后,一定会插手国事,扰乱社稷。

    哀家的担心和忧虑,并不是空穴来风,捕风捉影,杞人忧天啊!

    巨君你看,陛下当政,才没有几天时间,那个傅老太婆,就已经急急火火地跳出来,开始干涉孙子的行动,对国事指手画脚了。

    朕年青之时,就与那个狐媚使坏、心胸狭窄的傅老太婆不和,一向深知她的品行。

    哀家如今,还在当家作主,那个傅老太婆就是这样的嚣张跋扈。

    要是朕与巨君,真的一概不过问国事,彻底放手,不知道那个老太婆,还会嚣张放肆到哪里呢?

    如果朕与巨君真的放手不管,那个傅老太婆,不是更加肆无忌惮,无法无天了吗?

    这就是朕十分忧虑和担心的事情。

    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够理解我们姑侄俩,一心为国,为了大汉朝廷的千秋大业,鞠躬尽瘁死不足惜的良苦用心呢?”

    太皇太后王政君,忧心忡忡地对自己的侄儿大司马王莽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所见极是!

    朝廷上下的官吏百姓,看见朝廷内争吵闹不息,不明真相,可能会认为,是新旧国戚家族争宠夺权,君臣关系不和,产生了过节。

    臣侄对此类议论,一直十分忧虑担心。

    太皇太后陛下啊,臣侄更加忧虑担心的是,如果我们为了帝国,低调让权,恐怕傅太后一帮新贵掌权后,会改变陛下当初,入继大宗之时立下的承诺啊!

    如果这样,不仅会危害大汉社稷,危害大汉千秋基业,恐怕也会威胁到我们王家几代人,几十年来,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为大汉创立的地位和功绩啊!

    臣侄以为,如今朝廷的局势,错综复杂,诡谲多变。

    陛下如今,只有十八岁年纪,还没有任何从政经验,也没有威信和信誉,只有太皇太后陛下,德高望重,足以威慑群臣。

    如今,皇帝陛下以及傅太后心里忌惮的,也只有太皇太后陛下和臣侄了。

    如果臣与太皇太后陛下,过早放弃权利,归隐山林,不过问朝廷大事,恐怕陛下会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了。

    到了那时,皇帝陛下以及傅太后想尽快地执掌所有大权,必定会加快步伐,剥夺勋旧大臣的权利。

    如果太皇太后陛下,不发挥太皇太后的威严,任由这些乳臭小儿,腐儒蛮婆,胡作非为,计划矛盾,恐怕会引起朝廷内乱,危害社稷。

    臣担心,到时候会社稷不保啊!

    臣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太皇太后陛下,您只要好好看看,皇帝陛下继位这一个多月,和他的亲信智囊,亲信外戚们的所作所为,就应该十分清楚了。

    臣如今十分后悔,当初没有支持孔光大人,另择明君,到如今,反受这个无知背义小儿,腌臜泼才的窝囊气。”

    王莽深谋远虑,谆谆告诫太皇太后道。

    “巨君说得很对!朕也已经留意到了皇帝近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朕并不是留恋权利,而是想到,要为大汉的黎民苍生,社稷大计着想啊!

    如今,国事维艰,民生凋敝,朕与巨君不帮著陛下,帮助指点江山,仅凭没有丝毫理国经验的陛下自己的力量,要想改革弊政,拯救帝国,怎么可能呢?

    巨君啊,你不要担心别人会议论你,非议你。只有姑姑知道,你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

    巨君啊,你放心去干!姑姑一定全力支持你的!

    皇帝方面,朕下来以后,会找陛下进宫来,谈谈心,与陛下交流交流对于国事的看法,教给陛下一些治国之策,协调你们君臣之间的关系。”

    “多谢太皇太后陛下的支持和关心!

    臣只要是一心为国,不徇私情,不谋私利,襟怀坦白,天下为公,怎么能够担心他人的流言蜚语呢?

    陛下年青不懂事,政见不同,细微的冒犯怠慢,臣侄不是心胸狭窄的人,怎么会放在心里呢?

    太皇太后陛下啊,近些日子,太皇太后陛下心力憔悴,也很累了,就好好休息休息!臣侄告辞了。”

    王莽向太皇太后告辞道。

    “好!巨君啊,你下去!好好干,不要辜负姑姑的信任。

    有什么大事,先进宫与朕合计合计!朕吃的米,比那帮小子们吃的盐还多,也许还能够帮到你。”

    太皇太后王政君,勉强微笑着勉励王莽道。

    “多谢太皇太后陛下的关心!臣遵旨!”大司马王莽,向姑姑王政君行过礼,步履匆匆地下去,回大司马府处理公事去了。

    太皇太后王政君,心情郁郁,打发走身边侍候的宫女、太监、弄臣,烦闷地呆在长乐宫里,想着自己的心事。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