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都市言情 > 思考中医 > 正文 第38节

正文 第38节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人身上它们却扯到一起了。所以,人身中至柔和至坚的,实际都聚集在肾里。又至柔,又至刚,刚柔结合在一起了,你说能不生伎巧吗因此,在肾这一官里,真正体现了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理念。谁说医道不同源呢医道确实同源。伎巧说深了,就是人的生殖繁衍能力,是人的造化功能。说浅一些,则为技艺c工巧一类。说深的能不能离开刚柔我们生殖器的功能就最好地体现了这个刚柔。说浅的,技艺c工巧能离开刚柔吗同样需要刚柔的结合。所以,将整个肾的功能特征作一个归纳,就是这个“作强之官,伎巧出焉”。3肾者c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接下来,是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蛰,蛰是什么呢蛰就是封藏。封藏什么东西呢前面我们讲过,就是封藏阳气。结合前面谈到的坎水,对肾的封藏涵义就会更加清楚。肾为水藏,为坎藏。坎象是什么呢就是两阴之中包涵一个阳。所以,两阴之间封藏的一个东西,就是阳。那么,“精之处”呢精实际就是指的阳的封藏状态。阳封藏的那个地方就是精所处的地方。所以,将“封藏之本”与“精之处”联起来讲,这个精的涵义就更为清楚。现在我们国内的医生都很喜欢用激素,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激素的作用确实不可思议,它对很多的疾病都有效果,像肾炎的病人一用激素,肿也消了,蛋白尿也消了;哮喘发作的病人一用激素,哮喘很快就能止住;有的高热病人用什么都不退烧,可是一上激素,烧就哗啦啦地退下来。50年代的医学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发现激素的诸多临床效用而获得的。激素为什么有这样显著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我们如何来思考这个问题呢结合我们这里讲的内容,就应该知道,激素的作用点是在肾里,它主要是将肾所封藏的阳气释放出来。肾中所封藏的阳气就是精啊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它就像原子弹。原子弹的能量你说大不大所以,它可以干很多的事,可以对很多的疾病有“奇效”。但是,大家应该清楚,肾所封藏的这个阳,这个精,是用来温养生气的,是用以养命的。你现在把它动用出来,派作别的用场,一时的疗效虽然神奇,可是用多之后,封藏的阳气少了,精少了。随之而来的是,生气的来源少了,养命的东西少了。所以,激素用多了,它所带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整个西方对滥用激素的危害十分清楚,因此,对激素的使用是慎之又慎,非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上激素的。可是现在国内的医生,尤其是基层的医生,对激素的运用还正在劲头上,普通一个感冒发热都要上激素,更不要说其他了。庸医杀人不用刀,非但中医如是,西医亦如是。激素的作用点在肾,滥用激素必伤肾。伤肾的什么呢显然是伤肾的主蛰,伤肾的封藏。主蛰不行了,封藏不行了,哪还有“精之处”呢所以,补救的方法就是要在肾上下功夫。然而与其补救,不如防患于未然。这是医界应该共同呼吁的问题。4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上面我们主要谈了肾的正常生理功能,下面接着谈病机。肾的病机是:“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前面我们说过,疼痛的主因是寒。这里讲诸寒皆属于肾,此为其一。其二,前面谈到疼痛更直接的因素是“不通”。为什么会“不通”呢因为收引了。经脉收引了,血脉收引了,变小了,就容易造成不通。而这里讲收引也是属肾。这就给大家一个更明确c更清晰的思路。疼痛与什么有关系呢与肾有很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它的因在肾,果在心。从少阴的讨论,我们就把疼痛的因果看得很明白了。这又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大课题,而这个课题完全可以结合现代的问题来下手。疼痛究竟是应该治因还是治果呢要想彻底治愈它,当然要因果两治。但是,有的情况因一时难以祛除,或者难以一时确定,那么,就只好在果上下功夫。因此,镇痛,特别是强力镇痛就恐怕要把重点放在心上。这是肾的问题。前面我们讲“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时候,曾经讲到心的作用确实就像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一样,非常的重要。机体发生了疾病,已经出现功能异常了,这个时候机体应该及早地发现它,并予以及时地调整与清除。这是人体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事实上,很多疾病,像感冒c腹泻等等,为什么具有自愈性呢就是因为上述这个缘故。人有了疾病,首先是要把它感受出来。这就要产生一些表现,一些证候。这其实就是一个识别过程。识别出来以后,再进行自我调整,能够调整过来,这个疾病就好了,就不治而愈。实际上,是不是不治呢不是的不治怎么能愈。只是这个“治”不是他治,不是外治,而是自治。这个自治的机制仍然是通过调节阴阳来完成,还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还是“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不光是我们治疗疾病用这套方法,机体本身才真正是这方面的高手。你的火太过了,它会启动水这系统来“热者寒之”,而你的火不足了,它会启动另一个系统来“寒者热之”。因此,机体内部实际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系统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当系统的应对能力下降或出现障碍,以至不能自治,这个时候疾病才轮到我们外治,他治。而我们所采取的外治c他治,不过就是模仿机体的这套方法。中医讲“上工治未病”,什么是“治未病”呢我想其中的一个涵义,就是不时地调节机体,帮助其恢复自治的能力。人体的自治系统非常复杂,包括如何识别,如何应对,如何处理。而识别系统的主导,就是上面所讲的心。在正常情况下,识别系统应该很灵敏,轻微的异常它都能够发觉。只有当这个系统不行了,瘫痪了,机体出现异常的时候,它没法识别出来,这就会酿成大患。我在农村的时候,经常听到农民说一句土话,土话的大概意思是,烂墙经得住风雨。在农村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失修的房屋,只剩下一堵破墙,在那里经受日晒风吹雨淋,可是几十年下来,这堵破墙还是那样,还是纹丝不动地立在那里。而有些好的房子,看上去墙很坚牢,可一受风雨就倒塌了。用上述的涵义来比喻人,有的人经常毛病不断,今天这不舒服,明天那不舒服,可是这样的人却不容易害大病,而且往往都比较长寿。而有的人平常一点毛病也没有,可一害起病来就不是小病,甚至是要命的病。为什么呢我想就与这个识别系统的灵敏度有关。不是没有疾病,而是你没有识别出来,反映出来。所以,我们对平素很健康的人,就应该懂得区别他的真假。真健康当然好,要是假健康,那就很危险。因为你的识别系统出了问题,识别系统麻痹了,碰上昏君了,潜在的隐患没有办法揭露,你说危不危险呢从上面的讨论,我想大家对素问灵兰秘典论的重要性会有更充分的认识。大家现在接触得更多的是社会,素问灵兰秘典论实际上就是用社会观去看待人体。人就是在君主之官的号令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讲五行也好,讲藏象也好,都是讲这个各司其职。少阴的藏义,我们重点谈了心肾。可以说,心肾这对关系在人身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肾心是什么关系呢用两个字来形容,是水火,是阴阳,是男女,也是精神。我们天天都在用精神这个词,可精神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心肾。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一个精之处,一个是神之变。一个主藏精,一个主藏神。这就是精神。所以,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完全可以看出心肾的状态。当然也就可以看出水火c阴阳的状态。心属火c属离,肾属水c属坎。正常情况下,水火要既济,心肾要相交。心火下降的目的是温暖肾水,也就是温暖坎中之阳。肾水上升的目的是济养心阴,也就是离中之阴。坎离相交,各得其所。

    4少阴运气义

    下面讨论第四个问题,就是少阴的运气问题。少阴在运气方面属什么呢属君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相的明和位在少阳篇中已经讨论过,这里不再重复。刚才谈心的时候,曾多次提到素问灵兰秘典论,论云: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所以,少阴很大程度上是在讲主,由于主不明,而致十二官皆危。为什么少阴这一篇有很多的危证出现,可见这一篇主要就是探讨这个“主不明”的问题。那么,君主为什么能明呢它凭什么明我们在讨论火的自然性用时曾经谈到,火的一个很重要的性用就是明。能明物者,无非阳火。因此,君主要明,关键就是要阳火充足。为什么心属火而又主神明为什么“君火以明”很显然,就是要强调火与明的关系。所以,只有阳火用事,君主才能神明。现在为什么主不明呢很显然就是阳火虚衰了。我们看少阴篇中的危证和死证,也就知道它无一不是由阳火虚衰引起的。少阴病总体上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热化证里,危证死证都没有。危证和死证全都集中在寒化证里。寒化证也就是阳火虚衰之证。从整个伤寒论来看,亦是如此。因热化,也就是因阳火过盛而危而死者,所占甚少,仅阳明篇中有数条。而绝大多数之危证死证存于少阴c厥阴篇中,皆由阳火虚衰所致。由此便知,不管西医是什么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好,肿瘤也好,肺心病也好,最后导致险情出现,甚至死亡的,其主要原因大都属阳火不及。所以,从宏观上看,不但是东汉末的建安年间,其死亡者伤寒十居其七,就是现在的死亡者中,伤寒亦占大多数,阳火虚衰亦占大多数。为什么呢因为阳火虚衰,则君主不明,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矣。回过头,我们再看十九病机。十九病机中,火热病机占九条,而风c寒c湿病机仅各占一条。什么道理呢就是强调火热与诸多疾病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并不是说火热一定亢盛。有火热会产生这些疾病,无火热也会产生这些疾病;火热盛会产生这些疾病,火热虚也会产生这些疾病。有关这一点,岐伯在紧接十九病后的一段文字中说得十分清楚。而后世的许多医家,仅看到病机十九条,却忽略了这段将病机落向实处的至关重要的文字。故尔认为天下疾病火热盛者多,危证死证亦多属阳火亢盛。只知阳火亢盛,热盛能致神昏,却全然不知阳火虚衰则君主不明,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更何况神昏之证。所以到了后世,对于危证险证医家但知以三宝来救逆,却不知四逆才是救逆的正法。宋窦材撰有一本扁鹊心书,这本书虽然多谈灸刺,但是它的一个主干思想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窦氏认为,人身的疾病阳证比较容易解决,为什么呢因为阳证易于发觉。阳火太过就像纸包火一样,包得住吗包不住的。所以阳证它潜伏不了,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而阴证则不然,阴证易伏易藏,我们不易发觉它。所以,到最后能酿成大患,造成危证险证的,往往就是这个阴证。为什么阴证易伏藏而不易发觉呢根本的原因就是阳火虚衰了,识别系统麻木了,对任何异常都反应不出来。一句话,就是主不明了。窦氏提出的这个思想,很值得我们结合现实来进行思考。总的来说,君火在上,肾水在下。老子云: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君火高高在上,贵为君主,可是它的基c它的本在哪里呢在下,在肾水。所以,君火与肾水又是这样的一种关系。病至少阴,往往高高在上和低低在下的都不行了。没有在下的这个基和本,在上的君主也就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疾病发展到少阴,就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阶段。二c少阴病提纲少阴病提纲以原文281条之“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为依据。为与病机相合,我们仍可将其改为:“诸脉微细,但欲寐,皆属于少阴。”有关少阴病提纲,我们拟从三方面来讨论。1微妙在脉由六经篇题皆云“辨某某病脉证并治”,可知仲景对脉是非常强调的。但是,具体地落实到六经提纲条文里,却非皆有脉。如阳明提纲条文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而未云:“阳明之为病,脉大,胃家实。”同样,少阳之提纲条文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而未云:“少阳之为病,脉弦细,口苦,咽干,目眩。”可见六经虽皆重脉,然直接将脉落实于提纲条文里的,则仅有太阳少阴两经。故知脉与太阳少阴具有特殊的意义。脉的意义很微妙,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所以,察脉关键的是看阴阳。前面我们讲过,阳加于阴谓之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心脏不停地搏动,致血液在脉管里流动,并形成脉压差,这就有像潮水一样起伏涨落的脉搏出现。血属阴本静,为什么会在血管里流动,并形成起伏的变化呢这就是阳的作用。因此,我们将脉形容为阳加于阴,是十分恰当的。这样一来,我们诊脉其实就是察阴阳,察水火,从而也就是察心肾。心肾水火阴阳者,皆属少阴。以少阴为心肾水火之藏。所以,脉与少阴的关系就很特别。而少阴与太阳又是标本c对待c表里的关系,因此,在整个六经的提纲条文里,就只有太阳少阴谈到脉。太阳少阴为表里,太阳是在外一层谈阴阳,谈水火。太阳为什么与寒水相连就是要强调这个阴阳水火。火升则水升,火降则水降,这才有水的循环。而少阴呢少阴则是在内一层讲阴阳c讲水火。在外的太阳言阴阳水火之用,在内的少阴言阴阳水火之体。因此,太阳与少阴实际上就是体与用的关系。病到了少阴,显然体用都衰微了。用不行了,脉势就显得很微弱;体不足了,脉当然就细起来。因此,“脉微细”实际上讲的是体用都不行了。“脉微细”的情况在伤寒论中有两处,一处在少阴篇里少阴篇不只一条,另一处在哪里呢就在太阳篇。太阳篇60条云:“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太阳篇的这一条讲得非常形象,刚好将我们以上讨论的内容作了一个总结。太阳病,经汗下之后,出现振寒,脉微细。为什么会脉微细呢以内外俱虚故也。内则言少阴言体,外则言太阳言用。用虚则脉微,体虚则脉细。故一个“脉微细”,已然将水火c心肾c内外c体用的病变揭露无遗。你说这个脉微不微妙呢2但欲寐1人之寤寐我们首先来看人的寤寐情况。人的睡眠和觉醒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这在前面已经多次谈到过。我们曾作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的清醒与睡眠,就像白天的光明与夜晚的黑暗一样。故内经云:天有昼夜,人有起卧。中医理论的一大特色就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而这个“天有昼夜,人有起卧”,我想就是最大的相应,最大的合一。如果我们从天之昼夜及人之寤寐中,仍参不出这个合一,仍以为中医这个理念是虚玄的,那就只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了。既然天之昼夜即是人之寤寐,那当然人之寤寐就要与昼夜相应。现代几乎大多数人都不明这个道理,以为只要睡够八小时就行了,而这个睡觉的时间并不重要。其实不然,天地白昼了,你醒了,你寤了;天地黑夜了,你睡了,你寐了,这个才叫相应,这个才叫合一。如果反过来,那就不是相应c不是合一了。相应c合一又叫得道,得什么道呢得天之道。得道多助。不相应c不合一又叫失道,失道寡助。因此要想养生保健,把握好寤寐的时间,其实就是很大的一个方面。昼何以明呢以日出地则明也。夜何以暗以日入地则暗。由此亦知,人之寤寐也是因为这个日出地和日入地的关系。日出地则明,于易卦则为晋。晋者上离下坤,离在坤上为晋。离为火为日,坤为地。日火出地,阳光普照,何得不明故说文云:“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也。”杂卦云:“晋,昼也”。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日入地则暗,于易卦则为明夷脁。明夷正好是晋的一个相反卦。把晋卦倒过来,变成坤上离下,就成为明夷。明是光明,夷呢夷者伤也。明伤故晦。日出地上,其明乃光。此则为晋,为昼,亦为寤矣。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此则为明夷,为夜,亦为寐也。易系辞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晋与明夷二卦,远则以类天地,以类昼夜;近则以类寤寐。远类昼夜,经中已有明训。近类寤寐呢我们略观双目即能知晓。双目外覆眼睑,上睑属脾,下睑属胃,合之共由脾胃所主。故其属土也,属地也,属坤也。双睑打开,则目外露而能视物,此则为明也。说卦云:“离为目。”睑开而目露,这与什么相类呢正与日出于地相类。日出于地为晋,而人之由寐至寤,所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睁开双目进入晋的状态。可见晋之与寤确为一类。日入地为明夷,亦为寐。我们睡眠的时候,首先需要的就是合上双睑,闭上双目。让双目覆于睑下,此非明夷为何故寐之与明夷亦确为一类。从人之寤寐,与易卦之晋与明夷,我们看到了医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实在的。本来寤寐的过程好像很玄,可是透过易象,透过晋与明夷,就变得很直观c很清楚。由此我们会联想到什么呢第一,睡眠的过程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处于不良睡眠状态的人越来越多。西医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镇静安眠,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作为中医,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就要从晋与明夷去考虑。认识到睡眠就是由晋进入明夷,从而帮助实现明夷的状态,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明夷的状态何以实现就是要坤土上而离火下。所以,要实现明夷,无非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依照这样一个思路,多年来以太阳篇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夏泻心汤在前面已经讨论过,它主要针对痞证而设,多用于现代的肠胃病。这样一个方子为什么可以治疗失眠呢关键就在于它能够帮助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方中的主药半夏功善开结,能够打开上下交通的道路。上下的道路打开了,交通起来就比方便。黄连c黄芩用于帮助离火的下降,人参c干姜c炙甘草c大枣用于帮助坤土的上升。离火降于下,坤土升于上,明夷的格局便自然地形成,良好的睡眠状态亦自然地形成。是不治寐而寐自治,不安神而神自安也。这便显出知易与不知易的差别。第二,研究易学确实不能脱离象。故古称易乃象辞之学c象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