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520 > 其他类型 > 大时代的梦 > 正文 第六十七章 乌铜走银(4)

正文 第六十七章 乌铜走银(4)

推荐阅读: 邪王嗜宠:神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妖孽修真弃少   我寄人间   从今天起当首富   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重生之再铸青春   超级修真弃少   修复师   万古第一神   我在坟场画皮十五年   裂天空骑   武神主宰   神医萌宝   重生南非当警察   神道仙尊   妖夫在上  

    金永才说:“灵感的迸发往往来自于偶然,但在偶然到来之前,是要付出必然的努力的。”

    如今,已是乌铜走银制作大师的金永才,将古老的传统工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先后创作了百余件乌铜走银精品,获过很多大奖,还创办了“乌铜走银工艺馆”、“乌铜走银传习馆”开馆授徒,潜心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往,乌铜走银技艺是世代单传的。可以收很多徒弟,普通技艺都传,但是核心秘方只传一人,而且传男不传女。他为了让这项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打破了乌铜走银世代单传的规矩。目前他嫡传弟子12人,其中秘诀他传了4人。他希望他的徒弟们可以很好地将乌铜走银绝活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但是金永才选徒弟的标准很严格,人品是第一考核标准,人品不好即使天赋异禀也不要。他信佛,常说“有德人,天地宽”,在为人处世上,他也信奉这个原则。

    其次要有耐性。他常说“三品”人生:从人品到作品需要六七年,从作品到精品需要十二三年,这样算来,要真正掌握乌铜走银技艺,需要二十年以上。没有耐心的人,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

    最后,还需要悟性。悟性才能保证有灵活的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

    最初来金大师这里报名的有36人,他从中严格甄选出了人品秉性天资各方面出众的6人收为嫡传弟子,用“云南乌铜走银”六个字分别给他们取名金云、金南、金乌、金铜、金走、金银。

    然后这6人又分别再带徒弟,到目前是12人。期间,也有很多大学生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最终由于无法静下心来,干一年也就走了。他说,心静如水的人才能做出高贵神秘的“黑美人”。

    谈到未来,金大师说他有两大心愿:第一是多带徒弟。第二是能真正地发挥出乌铜走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乌铜走银最鼎盛的时代是清末民初”,金永才说道。“当时昆明有二三十家店铺经营乌铜走银器,每年仅订单就达四五千件,不少国民党军官乃至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都喜欢订做乌铜走银作为军刀装饰类礼品。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人们购买能力下降,且贵金属材料采购困难,而拥有配方的人也相继去世。直到改革开放后,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师父李加汝了”,金永才感慨道。

    “我希望乌铜走银在我的手里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爱,一代代传承下来。”

    乌铜走银工艺品造型典雅别致、端庄高雅,纹饰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色彩古香古色、黑白分明,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震撼。

    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相、精湛的工艺、细腻的雕工深得人们的喜爱,具有较高的研究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乌铜走银对外影响的扩大,其增值空间巨大,商业开发价值甚高。

    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序繁多,细腻入微,要求所学之人要有较好的耐心,做事认真细致,头脑灵活,创新能力强,其制作工序有:

    一、炼制乌铜合金

    用优质的铜和一定比例的黄金、纯银掺合其他十余种贵金属熔炼成乌铜合金。

    二、锻制乌铜片

    将合金以锻打、碾压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

    三、乌铜片上錾刻图案

    设计、剪材下料后在乌铜片上描绘出所需要的图案纹样或文字,线条应流畅,再用錾子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刻的深度根据乌铜片的厚度而定。

    四、走银

    用纯银银屑或纯金金屑填充到图案处,以“走”满为度。经高温处理,银屑或金屑与乌铜就自然熔为一体,此工序为整个乌铜走银技艺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

    五、成型

    将走好银的乌铜片进行打磨、组装、焊接成型,或将制作好的乌铜片焊接组装在已设计制作好的金属器物相关部位上,使其成为一件完整的器物。

    六、抛光打磨

    手工打磨,将初成型的器物进行清理抛光处理。(现在多用砂纸或砂轮作抛光处理)。让其显出银白色线纹。

    七、捂黑处理

    用手掌捂起,待手出汗后,边捂边揉搓。通过长时间的手汗液与乌铜产生反应使乌铜器面发生氧化,生成一层自然的氧化保护膜,乌铜坯就呈乌黑发亮状态(这道工序也有相当的技术要求)。

    由于是纯手工工艺,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具也相当的传统,主要工具有风箱、熔炉、铁锤、油灯、吹管(吹火走银用)、钳子、錾子(錾刻花纹用)等,发展至今,工具的更新上增置了“皮老虎”和喷枪,用于加热和走银工序上。走银用的燃料主要有煤油、汽油、天然气。

    乌铜走银的技术关键在于“走银”工序,即怎样把银走到乌铜上。不掌握好适当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热原理,乌铜片上的银将脱落,或乌铜坯将被破坏。

    从金属的熔点和相融效果来说,把铜走到铁上较容易,而把银走到铜上难度较大。乌铜走银就是以其繁杂

    的纯手工工序造就了其细腻入微的纯美艺术品。

    “走”字是乌铜走银的精髓,白亮的银行走于乌黑的铜之上,像生命流动,动作和过程跃然眼前。袁昆林像是导演,乌铜是他精心打造的场景,而银是不会出错的演员,步步为营,交相辉映。

    云南昆明晋宁县人,乌铜走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从昆明市区出发,一直沿着滇池的西岸,行车四五十分钟就能到晋宁县。滇池在望,这个水边小县城总给人鱼虾旺盛之感,不过当地人更以新兴的玫瑰种植基地为荣,知道乌铜走银的不多,反而是外地人常常慕名而来寻找袁昆林。

    以前要找袁昆林,还要再走半小时去到天城门村,那时候他对自己基本定位是一个农民,做乌铜走银只是农闲时的爱好,当不了正事养不了家。

    这几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后,他才和一个朋友的银楼合作,在县里的商业街有了铺面和展示厅,成为一名职业的手艺人。人们称呼他以“大师”,他听了只是笑笑,脸上还是与生俱来的腼腆与纯净。

    袁昆林的乌铜走银作品,雕工细腻,乌黑与闪亮交相辉映,很有文气。

    乌铜走银最早出现在清朝雍正年间,石屏岳姓工匠在冶炼紫铜时,不慎落入一枚金戒指,金熔于铜,不料铸成的器皿在手的抚摸之下逐渐变得乌黑。

    他将这种乌铜打成薄片,在上面刻上各种花纹图案,再以银化水,填充这些图案,打磨后乌铜乌黑,白银闪亮,对比醒目,又有典雅之气,被命名为“乌铜走银”。

    后来岳家在昆明开铺,几代下来,继承竟断掉了,幸而袁昆林的祖父袁家和曾在昆明银铺里当学徒帮工,把乌铜走银的技术带回了天城门村。

    在袁昆林的记忆中,建国后乌铜走银市场不大,反而当时社会婚嫁生子的习俗都要银饰,于是他们一家白天做农活,晚上打制银器。

    后来是十年浩劫,家中的银匠作坊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收藏多年的乌铜走银珍品和过去请画师画的图画也在“破四旧”中毁了,但祖父和父亲都没有真正放弃这门手艺,偶尔晚上躲进后山做一些银匠活,为的是敲敲打打不要被村里人听见。

    到20世纪80年代,一夜之间全村人都编竹篾挣钱,沉寂多年的袁家最终还是没有随大流去种竹子,而是重拾了家传的银匠事业。袁昆林更是逆势而行,钟情于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工艺远比一般的铜银工艺复杂得多,除了独门的冶炼乌铜配方和走银技术,更需要全面掌握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

    袁昆林要购买各种金属原料、制作工具,还要去其他地方学习,家里大部分农活都交给妻子,收入又远远不如编竹篾的,贫富差距带来的压力比动乱时代的艰苦更让人产生怀疑,他一度想过要放弃——“还不如老实做个农民”。

    当然退意敌不过爱好,不然也就没有今天的“乌铜走银传习馆”,也不会举家迁入县城,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任务。

    冶炼的乌铜,需要敲打无数锤才能变成薄片。

    民国时期乌铜走银的墨盒最受追捧,学绅之士尤其喜爱用之互相馈赠,据说当时昆明几家做乌铜走银的匠铺,月定量能达三五千件。匠人们根据定制需要,会在墨盒上雕刻上“年月日,某某赠”的字样,图案则有松鹤、梅花、五蝠等等,小巧而雅致。

    这些袁昆林也做得游刃有余,只是互相赠送文房雅器并不是现代社会的风气,前些年倒是有不少古董商找他做岳家的高仿品。

    除了一些小件的墨盒、手镯、如意和酒壶酒杯,袁昆林的订单都是定制的,比如广东的客人要做一只银碗,外面镶一小圈乌铜走银,可能是想用来装干果;有寺庙定制了装舍利子的宝塔,要求纯手工打制,并跟古时的某个着名式样相同。

    他也会自己研发更复杂的作品,比如大一些的香炉和花瓶,雕刻的是他去博物馆学来的古滇国一位将军盔甲上的图案,各种狩猎的小人围成一圈,空白处也密密麻麻布满白色的银点。这样的作品可以拿去参展,一年拿一两个奖项也是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一个心照不宣的任务。

    为了控制火候、温度的延续性,袁昆林会循环换气。

    初见那些映衬在乌黑铜底上的银色线条和密密的小点,只觉幽幽中泛光,沉静而耀眼,无暇推断它们的来历。首先是乌铜的冶炼,铜矿溶液中加入金、锡等少量其它金属,有严格的配比,否则铜最后无法变成乌黑。

    然后将冶炼好的乌铜锻造成薄片,用大大小小的錾子在薄片上雕刻图案,线条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全都是凭手感和经验来精密布局。

    雕刻好后,将银粉堆在图案上,喷火烧熔,铜的熔点大概在1084c,乌铜合金比铜的熔点略低50c,银的熔点大概在960.8c,利用温差和不同的熔点让融化的银流动逐渐“走”满图案。

    冷却后开始打磨,这需要先把性子“磨下来”才能控制好,锉与刷子并用,力度太轻磨不掉表面杂质,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抗日狙击手   杨潇唐沐雪   月亮在怀里   穿成耽美文炮灰女配   咸鱼他想开了   武道科学   谁让你不认真创世!   网游之泱泱华夏   铠圣   我的明星未婚妻   异界之遍地黑店   都市阴天子   仙纵   侠气纵横   狂野大唐   妖灵的位面游戏   阴曹地府大云盘   在修仙界的相师   你的完美人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