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家族》 §§前言 曹姓为中国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6。曹姓在中国的来源众多,主要有:一支出自嬴姓,为古代曹氏的后裔。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受封于邾国(今山东邹县),后被楚国所灭,其子孙或为朱氏,或为曹氏。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一带),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一支出自中亚昭武九姓的曹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东北一带)。一般认为,其中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来源,曹叔振铎亦被认为是曹姓始祖。除汉族以外,此姓氏在韩国亦有分布。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第一章 姓氏介绍 关于曹字 曹语发生远古,是汉语原始语根之一。 原始语称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为曹。夏代商国国君叫曹圉(yu,音语,谓养马的地方),是昌若之子,继昌若而立。曹圉亦作粮圉。曹圉,可能指粮库或马圈,说明夏代商国国君是管粮库或马圈的官,并以之为氏的。后世仍叫在树上作窝栖息的远古人为有巢氏。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叫猪槽c马槽,盛饮料或液体的器具叫酒槽c水槽。两边高起中间凹下的物体,凹下的部分叫槽。漕河,是运粮草的河道。漕粮,指漕运的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槽,也指房子。槽坊,旧时称酿酒的工场。毋庸置疑,“曹”语的原始义是指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 曹同古代的法官攀亲始于奴隶社会。相传在夏芬(槐)时“作圜土”(今本《竹书纪年》),“圜土”,据东汉时的经学家郑玄解释:“圜土,狱城也”(《周礼·大司寇》注),也就是监狱。因这种监狱是用土筑成一个圆形,将罪人囚禁在其中。因占地面积较大,故称之为“狱城”,这是古代画地为牢的最早监狱。因监狱具有空间容纳性,原始语当呼之为“曹”。我国夏朝所在的河南中原为干燥的黄土地,在黄土地挖个深洞或用黄土筑成“圜土”用以关押供奴隶主役使的犯人,不使其逃跑,这是简便易行的设施。 原始人的语言简单贫乏,常用一个语音指代与之相关的许多事物。既然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叫做曹,那么把掌管囚禁奴隶和罪人于“圜土”之中的职官称为“曹”,并以之为官名。 后世对曹的原始义既有继承,也有引申。许慎及之后的文字学家说曹之本义指古代之诉讼(即古代的法官),亦引申为官吏分科司职治事之组织曰曹。汉置尚书五人,一人仆射,四人分四曹,东汉尚书六人,分五曹;一曹与后世之一部同。其后官制迭更,晋及南北朝多至数十曹,直至清代始无曹名。 曹姓来源 1c赐受曹官以官为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与自然的斗争最艰巨的是和水患的斗争。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国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因此曾出现过“积芦灰以止”的著名女神女娲。居住于共(今河南省辉县)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据说在颛顼时,共工曾与颛顼争“帝位”,发生了战斗,共工企图放水来淹颛顼,结果被颛顼杀掉。但是共工的后世子孙仍作水官,在部落联盟中担任治水的职务。到了“华夏部落联盟”时期,又出现了治水英雄鲧和禹。鲧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治水却未取得成功。其后,禹总结了鲧用筑堤堵流的方法而致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通河川c开导阻滞(疏川导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归大c流人大河的方法,终于治住了洪水,变水害为水利。 在大禹治水时,陆终第五子(另说为第六子)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曹安始居于今河南灵宝县曹水,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为夏代国君,附近有曹阳坑c曹阳墟。 曹安后来曾被禹所攻。禹为什么攻曹呢?原因是炎黄部落联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将东夷族大部分融合了,禹是三族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相传他在晚年曾举荐东夷族首领伯益做继承人,但暗中却为传子着想,竭力为其子启培植羽翼势力。三年后伯益把政权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大概由于从尧到舜c从舜到禹,都是实行禅让制,惟独从禹到启是传子,因此引起曹c有扈c魏c屈骜等氏的不满和反对,于是禹攻曹。曹因被攻,被迫迁于河南滑县之曹,即《诗序》所谓“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 到商灭夏后,曹姓又常与商朝对抗,成为方国,称做曹方。因被商讨伐,而东迁于山东定陶县。河南滑县曹故地于西周初年成为卫国的曹邑。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翟击败,漕(同曹)邑也就被翟占领,原来卫国被封在漕邑的后代就用祖先的封邑名“漕’’作为自己的姓氏。在汉代有游侠漕中叔c漕少游。《千家姓》云:西河族(今河南省浚县c滑县及其迪南c迪北一带)。漕氏又演化为糟氏,《续通志·氏族略六》载:明嘉靖主事糟土奇。 2c受封曹国以国为氏 出自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周时,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曲阜东南)。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之后,邾人有的以国为氏,改为朱氏;有的仍以曹为氏,是为曹氏。 3c出自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c定陶c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振锋即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国共26任君,10伯16侯,立国636年。其世系为: 曹叔姬振铎,西周曹国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发。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姬脾,曹国国君。曹叔振铎子,继曹叔而立。卒,子仲君平立。 曹仲君曹平,曹国国君,太伯脾子,继太伯而立。卒,伯侯立。 曹宫伯曹侯,曹国国君,仲君平子,继仲君而立。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曹云,曹国国君,宫伯侯子,继宫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曹喜,曹国国君,孝伯云子,继孝伯而立。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曹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继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周宣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鲜(一作苏)杀幽伯自立,是为戴伯。 曹戴伯曹鲜(公元前?—前796),一作苏。曹国国君。孝伯云子,幽伯疆弟。杀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为惠伯。 曹惠伯曹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西周春秋之际曹国国君。戴伯鲜子,继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周平王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子石甫立。 曹君曹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继惠伯而立。公元前760年在位。既立,其弟武杀而代之,是为穆公。 曹穆公曹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国国君。惠伯雉子,石甫弟。杀石甫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终生立,是为桓公。 曹桓公曹终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国国君。穆公武子,继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周桓王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为庄公。 曹庄公曹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春秋曹国国君。桓公终生子,继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周惠王六年(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羁立。 曹君曹羁,春秋曹国国君。庄公射姑子,继庄公而立。前671一前670年在位。既立,戎(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伐曹。羁奔陈。曹赤(一作夷,赤为戎之外孙)归曹,是为僖公。 曹僖公曹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春秋曹国国君。继曹羁而立。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662),卒。子班立,是为昭公。 曹昭公曹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国国君。僖公赤子,继僖公而立。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溃。乃与齐c宋之师救之,败赤狄。邢迁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又与齐c宋之师为之筑城。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参与齐桓公会诸侯与周太子郑盟,以定周太子之位。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曹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国国君。昭公班子。继昭公而立。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周襄王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与齐c宋c鲁c陈c卫c郑c许之君盟于牡丘(齐邑,今山东省聊城东北)。谋救徐伐楚。与齐师伐厉(楚与国,今湖北随县东北)以救徐。十一年(前642),与卫c邾助宋襄公平齐乱,以纳齐太子昭。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师围之。十六年(公元前637),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过曹,公欲观其骈胁(肋骨相连如一骨)。曹大夫僖力谏,不听。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晋伐曹,执公。后释之。公乃会诸侯于许。周顷王元年(公元前618)卒。子寿立,是为文公。 曹文公曹寿(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国国君。共公襄子,继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是时,晋楚争霸,多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周定王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子庐(一作疆)立,是为宣公。 曹宣公曹庐(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春秋曹国国君。文公寿子,继文公而立。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周简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晋谋伐秦,征师于诸侯。晋c齐c宋c卫c鲁c郑c曹c邾c滕之君会于京师。晋率诸侯伐秦时,庐卒于师。庶弟(一作庶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成公。 成公曹负刍(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国国君。宣公庐庶弟(一说为庶子)。继宣公而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是时晋c楚争霸,曹屡参与晋会诸侯,随晋而征战。周灵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晋以卫石买c孙蒯违盟擅取曹重丘(今山东省茌平西南),执之。晋平公会诸侯伐齐,围临淄,负刍卒于伐齐军次,子滕(一作胜)立,是为武公。 武公曹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胜。春秋曹国国君。成公负刍子,继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屡次参与晋会诸侯之盟及征战。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子湏(或作顷)立,是为平公。 曹平公曹湏(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顷。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继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曹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湏子,继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悼公卒于宋,归葬之。 曹声公曹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继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周敬王十年(曹声公四年,公元前510),乎公之弟通杀公而自立,是为隐公。 曹隐公曹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国国君。武公滕子,平公湏弟。继声公野而立。前510—前506年在位。周敬王十四年(曹隐公四年,公元前506),参与晋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东)会诸侯之盟,谋伐楚。是年,声公之弟露杀公自立,是为靖公。 曹靖公曹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国国君。平公湏子,声公野弟。杀隐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子伯阳立。 曹伯曹阳(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国末代国君。靖公露子,继靖公而立。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猎之事。曹鄙人公孙疆亦好田猎,获白雁而献给曹阳,且言田弋之说,曹阳便喜欢上了他,并与他商讨政事,使为司成。公孙疆说服曹阳背晋伐宋。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阳三年,公元前498),卫伐曹,克郊(今山东省菏泽境)而还。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郑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郑之患,不可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破曹,俘君而杀之,曹亡。 国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为始祖。旧时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庙,额曰“西周旧国”,地方官岁时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旧时菏泽c定陶二邑,凡曹姓纳粮,每升较他姓减三文。《县志》载,定陶为古曹国,曹伯墓在北门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4c曹姓黄帝后裔 源自山东南移 对于曹姓的姓源,《姓纂》是这样说的:“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13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为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看来,曹姓,最初是颛顼嬴姓的后代,虽然也是黄帝一系的血统,但在宗系上却跟黄帝隔得远了些。后来由周文王的儿子振铎所创的曹氏,则是黄帝的姬姓嫡系后裔,跟黄帝的关系,算起来近得多,不过,殊途同归,天下曹姓都是发源于黄帝,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曹姓跟朱姓的关系,显然也十分密切,朱姓是发源于周代的邾国,邾国则是由曹姓之人所建立。根据《姓纂》的记载,当时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的;周武王把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安封在邾国,后来邾国为楚所灭,于是,安的子孙有的复姓为曹,有的则以国为氏,改姓了朱。如果真是如此,则姓曹的人当中,应该有一部分跟姓朱的人是同宗。 这两支曹姓的发源地,当然也有不同。传自颛顼嬴姓的一支,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邹城市的东南一带;传自黄帝姬姓的一支,则是发源于现在山东省的定陶县一带。两支曹姓的发源之地虽然不同,却相距不远,都在山东省境内。所以,曹姓可以说最早全是来自山东。 5c少数民族曹姓 1)匈奴族曹姓。《晋书》载记有匈奴右贤王曹毂屯马兰山。又载有贰城胡曹寅献马3000匹,以寅为镇北将军c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领曹龙c张大头等率部众两万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县),推曹龙为大单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数万落叛逃后秦,人平阳,曹弘被推为大单于。《晋书·世祖纪》有山胡曹仆浑,是投降汉人的匈奴族,演变为步落稽胡。 2)满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c索氏,分布于鄂尔坤c俄漠和c界凡c长白山c马尔敦c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后改为曹氏,分布于赫图阿拉c叶赫c乌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镇江人。曹。春林,法库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鹰,原为民勤汉人,迁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来台。 4)藏族曹氏。大通县大通川土千总户曹通温布,番族,以曹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职。 5)瑶族曹姓。泰国德伊兑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迁潮州府河杨河。元末大乱,又迁贵州,再转迁泰国北部山区。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陇川县芒东寨经师。曹秉薄,原为汉人,明洪武二年迁腾越,又到绮罗c罗文冲关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为阿昌族。一支迁路西县高埂田为阿昌族。一支迁萝卜坝成为傣族。一支到陇川县小新寨成为景颇族载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腊县倚邦土千总曹当斋,清雍正七年(1729年)从征普思逆夷,杀贼有功,给土千总。 8)昭武九姓的曹国。进入中原地区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国人,后依汉族人化习俗,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曹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至于迁徙山西c陕西c河北c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操冒姓(待考),还有被康国之后冒姓的记录。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的繁衍时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巢起义,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闽,迁居漳州一带。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c播迁的结果。 福建南部的这些曹氏族人,后来又迁居台湾。现在,台湾的南投c彰化和台北三县是曹姓最多的地区。 宋代以后,曹姓已经广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了。 秦汉时期 汉时曹姓已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其中出自姬姓的邾国曹氏,后人多居于谯郡,汉相曹参即属此支。这时,曹姓是以今天的山东c安徽c河南c江苏北部等地分布最为集中,以至后来曹姓家族的主要郡望均分布于这些地区。东汉时,已有曹姓移居浙江,安徽等地。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曹姓开始大举南迁,于唐初迁漳州(今属福建省),后渐至福建的同安c南安c安溪c芹山等地。 东晋时期曹彦家族南迁 西晋后期,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使司马氏政权势力耗尽,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次年3月自称晋王,在江南建立政权。公元318年,愍帝司马邺死讯传到建康,遂接皇帝位,定都建康(即今长江以南的南京市年),仍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公元383年,氐族贵族政权前秦以87万大军南下,企图攻占江南,东晋以8万军队抗击,大败秦军于安徽省境内的淝水。在战乱中,曹姓被迫大迁徙。 安徽青阳县墩头曹姓是三国时曹爽的后人,据《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载,建业十七世祖曹彦(乳名汉)以孝闻世。大兴三年(320年)被大臣王导和周(凯一几+页)推荐任南朝翰林中书,他任官后的第二年(321年)为避战乱,率家眷宗族1300多人渡江南下,居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在连年战乱中,曹姓又从京口四散迁徙,有的往扶苏,有的往丹阳(今陕西c河南两省间丹江以北地区),有的往洪都(江西省南昌府的旧称),有的往浙(即今浙江省),有的往闽(即今福建省),有的往新安(今江苏省睢宁县),有的转往江北(指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及大别山以东地区,近代多指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分居18处。 安徽省青阳县墩头之曹姓以十九世孙曹沛为一世祖。曹沛于东晋太和(367—371年)间,任广阳(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令,当时掌握长江上游兵权的桓温专擅朝政,遂辞官并隐居青阳县城之东喻山约10里的泾阳乡墩头里(村)。曹沛孙曹毂出守并家居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三十五世祖曹翔复居安徽青阳县墩头故里。 唐朝时期 唐高宗总章年间(668一670)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曹姓也从此开始迁入福建。唐末黄巢起义时,河南固始曹氏又有一批人迁徙到福建。 两宋时的迁徙 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攻破宋都汴京。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后渡江南下,迁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是为南宋。北宋开国宰相曹彬在朝为官的后代子孙也随南宋王朝南迁。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南侵,河北真定曹彬之后裔子孙很多迁徙外地,多数是南渡迁往淮河泗水流域的江苏和浙江一带。曹彬后人有四支十八房南迁。曹姓占了江苏c浙江人口的一半。今上海市上海县c青浦县曹姓,今上海市松江县西曹姓,今江苏省泰兴县曹姓,今江苏省金坛县曹姓,今江苏省江阴县曹姓,永嘉(治所今浙江省温州市)曹姓等都是南迁十八房中曹氏。 宋曹彬子孙南渡时由汴徙吴(今属江苏省),居常熟州(今属江苏省)之禄庄里者,号福山曹氏,并为旺族。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曹彬子曹玮之五世孙“孝庆公”,因官由河北灵寿县迁往豫章(今属江西省),为豫章曹氏之祖,曾任瑞州府和隆兴府(今均属江西)知州;其子善翁与美翁又迁去了山东。 南宗理宗(1225—1264年),曹彬十二世孙友闻任沔州知州,友万为武翼大夫,兄弟二人在与元兵的兵战中全军覆灭。友万子名“祖七公”,见宗族中人大多死去,便由河北真定灵寿县迁江西都昌县之石壁山,之后又迁湖南湘乡县,生子三人,长子曹庚一居磨河,二子曹庚二居斗盐,三子曹庚三居西亭。 天津静海沿庄村曹姓 天津静海沿庄曹姓于明洪武年间在山西洪桐县迁出,先到山东,后到河北在静海沿庄定居,现有约三千人。历史人物,曹福田,清末义和团著名首领之一,后被清政府杀害。 明清时常宁市胜桥乡曹姓的迁徙 常宁市胜桥乡曹姓是曹操的子孙,入常始祖曹志道原居江左(今芜湖市c南京市长江河段以东地区)之卫马船,明初洪武间(1368—1398年)任省祭,奉命祀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的路上经过常宁,觉得楚南尤其是常宁土沃人醇,于是在解职离任后携其族兄弟志通与志松c志柏徙居常宁,至今已有600多年。 常宁胜桥乡曹氏人口发展很快,这支曹氏一修谱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距鼻祖道公12代,据庠生三益序说“数百人之身。”道光十年(1830年)曹子钧序说这支曹姓“棋罗星布,繁衍不下数千人”。百年间竟增加人口几倍甚至十倍。今有人口一万余。 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曹志道家族已迁布常宁市内的洋泉c板桥c黄桐c塔山等乡镇。因生活计,曹国球c国瑞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往湘潭c湘乡县。这支曹姓今已分布于湖南省内的衡阳市c祈阳县c长沙市c零陵市c株洲市等地。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住四川的有曹三极c三纲c三恪和三景。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往四川的有曹三川c三揖c三德c三苏c三晋c曹庚c曹弼c曹陶c曹思c曹巽等。清代迁住四川的还有曹陌c曹里c曹隅c曹昌c曹钧c曹佚c曹伯c曹俯c曹位c曹杰c曹佐c曹仕c曹僻c曹佑c曹子宝c曹子贞c曹子贵c曹子贯等。 迁居台湾 曹安支曹姓于商周时有一支南迁台湾,成为高山族的一支曹人。后世也时有曹人迁徙台湾。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台湾省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地100大姓中曹姓排第58名。 移居海外 雍正年间(1723—1735年),福建曹氏部分移居台湾,后来有的又徙居海外。缅甸曹氏。曹风英,仰光《中华商报》董事长。曹缵卿,仰光《中华时报》董事长。曹思羡,广东人,仰光华侨光复会会员。 越南曹氏。曹达策,《中华时报》总编。 马来西亚曹氏。曹行,创办和丰广西会馆。 韩国曹氏。曹薰铉,世界著名围棋运动员。 秘鲁曹氏。曹钜声,《民醒日报》社长。曹栖梧,秘名埃米略·曹·马,广东人,生于秘鲁卡亚俄,创社会考古学,著有《秘鲁华人的奴隶生活》c《十七世纪的进化论》c《拉美人与文化起源之析》。 葡萄牙曹氏。曹其峰,著名企业家。 澳大利亚曹氏。曹继业,获澳大利亚研究食用菌奖。 法国曹氏。曹奎源,法国上海联谊会会长。 美国曹氏。丹尼·曹,纽约海洋宫海鲜酒店经理。曹志源,益阳人,浸礼会大学教授。曹桂林,作家。曹文彦,温岭人,德伯渥大学中国文化教授。 附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湖北枝江曹氏宗谱》的迁徙歌: 君起盘古,人始亚当。循流溯源,实理之常。 世代承继,派别枝分。有姓有氏,以正人伦。 曹始振铎,为文之昭。宋景构乱,天复相曹。 其先开国,自此承家。去鲁适楚,椒衍繁华。 庐陵太和,皆其苗裔。安宁什堡,本支所居。 在明永乐,闽浙盗兴。贤者避地,乃适于荆。 南眺虎渡,北逾龙洲。顾瞻百里,砥柱中流。 丹阳夷道,水秀山奇。登临瞩望,感慨欷□。 勃然兴致,栖谷枕山。隐士榘涧,历历游观。 西南之野,土满田多。徘徊幽赏,行人适过。 相与问讯,壤接土司。边备谨严,朝贡有期。 是为乐土,遂访龙泉。调琴遣兴,登舟言施。 迨至正统,重寻桃源。棚石老屋,卜筑养闲。 一传七子,子孝孙贤。五源归窆,有灵在天。 家乘有记,昭兹来许。备载世系,具有原委。 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七。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第二章 历史名人(1) 曹操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如果有这种帝王文学排行榜的话,曹操无疑也要名列前茅。他的诗,写得实在好,绝非那些附庸风雅的帝王可比。在中国,凡皇帝,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的,不会写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以后,都想在诗词上“得瑟”两下,在文学上“显摆”一通,几乎成为通病。这其中,写得最少的为汉高祖刘邦,他衣锦还乡到了下邳时,吼出过一首《大风歌》,流传至今。写得最多的为清高祖弘历,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差不多接近《全唐诗》的总和,但很遗憾,没有一句能流传开来。 曹孟德的诗,可以用十二字来评价:一c有气概,二c有声势,三c有深度,四c有文采,因此千古传唱,弦诵不绝。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至少下列三句,忘不了。一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到今天,还挂在人们口边。二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上了点年纪的人用来自勉的座右铭。三c“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就是应懂得,要珍惜上帝所给予的有限生命周期,不要瞎折腾,不要乱巴结,不要颠三倒四,不要神经错乱。中国有无数诗人,能够在千年以后,有这样三句被人不假思索c脱口而出者,有几何? 在北戴河赋的那首词里,有“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句,就充满了对这位大手笔诗人的赞赏之意。在另一首《沁园春·雪》的词里,点了历史上四位帝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独将曹操例外,可见在文学史上,这位后来被《三国演义》给歪曲了的曹操,有着不可抹煞的地位。其实,曹操除了是了不起的诗人外,他还一手缔造了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文学地位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c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丘顿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c都尉c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行刺大臣董卓不遂,逃亡。 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 曹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 公元221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c《兵书解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c《观沧海》c《龟虽寿》等诗编。 史书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生产的恢复有着重大贡献。身为诗人的他,其诗歌势力浑厚,胸怀广大。 曹操诗风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c《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来杜甫白居易等之文风。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c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c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c《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氏影响 曹操不仅在军事c政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汉魏之际社会文化的变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曹操出身寒门,且与阉宦有关,自然缺乏儒学世族的文化积淀与教养,因此,他不仅在政治观念上多与世族社会人物不同,而且在为人作风上也与他们格格不入。关于东汉末年儒学世族与寒门的文化差异及其表现,陈寅恪先生所论颇为精辟:“东汉中晚之世,其统治阶级可分为两类人群。一为内廷之阉宦,一为外廷之士大夫。阉宦之出身大抵为非儒家之寒族,主要之士大夫,其出身则大抵为地方豪族,或间以小族,然绝大多数则为儒家之信徒也。职是之故,其为学也,则从师受经,或游学京师,受业于太学之博士。其为人也,则以孝友礼法见称于宗族乡里。然后州郡牧守京师公卿加以征辟,终致通显。故其学为儒家之学,其行自必合儒家之道德标准,即仁孝廉让等是。然则当东汉之季,其士大夫宗经义,而阉宦则尚文辞。士大夫贵仁孝,而阉宦则重智术。盖渊源已异,其衍变所致,自大不相同也。”儒学世族及其文化原本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寒门所无法动摇的,但汉季统治集团上层的激烈斗争和下层社会的巨大变乱,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曹操乘隙而起,夺取了统治大权,这不仅造成了政治上的变动,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必然带来明显的变异。曹操及其诸子在与世族的对抗中,皆行“通脱”,引发了汉晋之际社会文化的新风。 首先,曹氏文化性格表现为“为人佻易无威重”,不守儒家礼法。 关于大族之重礼法,有几则实例很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陈留仇览,“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又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又河内司马氏为汉代兴起的世族,汉末司马防乃司马懿之父,训导诸子甚严,“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忒。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汉末仇氏c华氏c司马氏门风如此,其他儒学大族也莫不如此。 曹氏这样起自寒门的新贵,自然缺乏严格的礼法传统和规范,其门风要随便得多。随便,就是不遵儒家礼法,当时人称之为“通脱”(“脱”也常写作“侻”),又称之“简易”c“轻易”c“佻易”c“简佚”c“佚荡”c“放荡”c“轻佻”c“轻薄”c“任性”c“浮华”等。《三国志》本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由“任侠放荡”一语,可见其不遵儒家礼法。《三国志》裴松之注及《世说新语》等书记述了不少曹操这方面的实例,其中尤以《三国志》本纪注引《曹瞒传》的一段记载最为典型:“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依照传统礼法,父尊子卑是家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作为晚辈,应无条件地接受父辈的教诲。曹操“游荡无度”,作弄叔c父,可谓不孝。从曹嵩来说,其教子显然较为放任,这种家风对曹操的性格影响很大,他一生任情率真,不拘泥于礼法。《三国志》本纪注引《曹瞒传》又载:“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配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可见曹操执政后依然“轻易如此”。 在这一风气的熏染下,曹操子孙多任情放达,曹丕c曹植等皆如此。曹丕喜欢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让自己的妻子出来会客,《水经·谷水注》引《文士传》载:“文帝之在东宫也,宴诸文学,酒酣,命甄后出拜”;又《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吴质别传》:“帝尝召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帝曰:'卿仰谛视之。其至亲如此。”曹丕与臣属的聚会常插科打诨,相互戏谑。上引《吴质别传》载:“质黄初五年朝京师,诏上将军及特进以下皆会质所,大官给供具。酒酣,质欲尽欢。时上将军曹真性肥,中领军朱铄性瘦,质召优,使说肥瘦。真负贵,耻见戏,怒谓质曰:'卿欲以部曲将遇我邪?骠骑将军曹洪c轻军将军王忠言:'将军必欲使上将军服肥,即自宜为瘦。真愈恚,拔刀瞋目,言:“'俳敢轻脱,吾斩尔。”'遂骂坐。质案剑曰:'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铄因起曰:'陛下使吾等来乐卿耳,乃至此邪!质顾叱之曰:'朱铄,敢坏坐!诸将军皆还坐。铄性急,愈恚,还拔剑斩地。遂便罢也。“曹丕的有些举止颇像后来的任诞名士,《世说新语·伤逝》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至于曹植,最得曹操宠爱,并一度想立其为嗣。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植的这种个性在初见邯郸淳时表现得淋漓尽致:“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座,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诽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邯郸生何如邪?于是乃更著衣帻,整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以伉者。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曹植之举止“任性而行”,不受儒家礼法拘束,所谓“不自雕励”,便是指其言行不合礼法。 其次,曹氏的文化性格表现为喜好杂艺与文学。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汉廷以经术取士,士大夫子弟莫不以经学为务,既以之求得功名利禄,又以之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这一风气下,各种才艺之事被视为雕虫小技,即便有个别君主喜爱这类术艺,但也只是以俳优伶人对待才艺之士。不过,及至东汉中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而变化的中心和焦点为宫廷。汉末阉宦势力甚盛,他们多出身寒微,以辖控皇权而得势,在政治上与儒学大族相对立,在思想文化上自然也与士大夫有异。他们提携才艺之士,而与儒学士大夫抗衡。在他们的影响下,当时帝王皆好才艺,特别是汉灵帝在光和元年正式设置“鸿都门学”,诏令“三公”及地方举荐才艺之士,并加以任用,或出为太守c刺史,或入为尚书c侍中,还有受封侯爵者。汉灵帝以辞赋取士,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曹操出自阉宦家庭,深受汉末宫廷风尚的浸润,喜好才艺,对音乐c围棋c书法c方术c建筑c药物c养生等,曹操怀有浓厚的兴趣。据张华《博物志》载:“汉世,安平崔瑗c瑗子寔c弘农张芝c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桓谭c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c王九真c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又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c谯郡华佗c甘陵甘始c阳城郗俭无不毕至,又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魏书》又载:“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不仅如此,曹操还非常注意网罗这方面的人才,如他平定荆州后,征辟早年轻辱他的书法家梁鹄为司马,梁鹄善楷法,颇得师宜官的真传,操使其“以勒书自效。公尝悬诸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以至“魏宫殿题署,皆鹄书也”。又如杜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长”,操任其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后杜夔与铸工柴玉因所铸钟之乐律发生争执,“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 当然,在诸多才艺之事中,曹操最重视的当属辞赋创作,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建安文学的繁荣,与曹操的倡导关系甚大。刘师培曾分析“建安文学,革易前型”的原因,一为“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二是建安时期,“渐尚通侻,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这都与曹操的提倡与实践密切相关。鲁迅先生曾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可惜他的文章传的很少。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曹操喜好文学,崇尚博通,他教育子孙也是如此,其子孙多以文才显名。如曹丕,“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道:“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又《典论·自序》说得很明白:“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c《论》,及长而备历五经c四部,《史》c《汉》c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又《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称“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于物无所不经”,又说曹丕与乃弟曹植“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曹丕好才艺c通晓诸子百家,得益于曹操的教诲。曹丕撰著“《典论》c诗赋,盖百余篇”,并且明确提出了文学乃“不朽之盛事”c“经国之大业”的口号,可谓“文学自觉”的宣言。 曹操诸子中文学成就最大者当属曹植。曹植聪颖早慧,史称“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曹植多才艺,善击剑,能胡舞,又解顾恺之《洛神赋》局部(宋朝摹本)兵法,无怪乎时人称其“博学渊识,文章绝伦”。曹植也颇以自己的文学才能为傲,他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曹操看重文才,所以一度想立曹植为嗣,鱼豢便明言:“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宋人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二七明言:“操于诸子,将择才而与之,意不专在嫡。仓舒夭死,以文则植,以武则彰,使植稍以智承之,则得其处矣。”曹植以文才争宠,并有可能立嗣,可见曹氏尚文之习有多么浓郁。曹操另一子曹衮也有文才,《三国志》本传称其“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凡所著文章二万余言,才不及陈思王而好与之侔”。此后,魏明帝曹睿等后继之君一直延续着曹氏尚文的传统。 曹操及其子孙重视文学才艺,不仅造成了其家族文学的繁荣,而且提升了文学艺术的地位与影响。《文心雕龙·时序》简述曹氏历代尚文情况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c刘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合章,动言成论。”曹氏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显然是促成建安文学变革与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建安文学的艺术成就和文学思想,又奠定了魏晋以后文学进一步变革和发展的基础,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刘师培曾指出:“建安文学,实由文帝c陈王提倡于上”。 其实又不惟文学如此,曹操及其子孙在文化上所表现出来的崇尚通脱c不遵礼法等新风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取士用人制度,并进而深刻地影响到当时世风与士风的变革。如玄学思潮的兴起,任诞士风的弥漫等,都可以从曹氏的通脱风气中得到部分解释。《晋书·傅玄传》载傅玄所论:“先王之临天下也,明其大教,长其义节;道化隆于上,清议行于下,上下相奉,人怀义心。亡秦荡灭先王之制,以法术相御,而义心亡矣。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于今。”傅玄作为儒学旧族的代言人,站在卫道的立场上斥责曹操父子,固然有其明显的阶级感情,这是不足为怪的;但他认识到了曹氏父子的作风促成了魏晋之际世风的变化,倒是十分具有见地。鲁迅先生曾明确指出:“思想通侻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这也就是说,曹氏倡导“通脱”,冲淡了礼法规范,直接促进了思想界玄风的兴起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引起中古社会与文化思潮的深刻变革。 作品鉴赏 薤露行薤露行 【题目中第一个字读xie,四声。薤薤:多年生草本植物之一,细长叶,紫色花,鳞茎长在地下,可以食用。也称作藠(jia一四声)头。】 三国·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注释】: “诗史”这顶桂冠人们往往奉献给唐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其实这种以诗歌记录现实,展现历史的创作倾向,并不始于杜甫,曹操在这方面就很突出。其《薤露行》与《蒿里行》就被明代钟惺的《古诗归》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这首《薤露行》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太子刘辩即位,灵帝之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张让c段珪等把持朝政,何太后之兄c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政柄,谋泄,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又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奔小平津,后被率兵进京的董卓劫还。董卓在这次进军京城中窃取国家大权,旋废少帝为弘农王,不久又将其杀死,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为汉献帝。于是关东各州郡的兵马起而讨伐董卓,社会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董卓放火烧毁了京城洛阳,挟持献帝西迁长安。 曹操的诗就写了这个历史过程。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到灵帝刘弘是二十二世,诗中举其成数,故云“二十世”,一说应作”廿二世”。曹操对何进的讥刺甚烈,以为他本是个徒有其表的人就像猕猴戴帽穿衣,硬充人样,然终不成其为人。何进智小而图谋大事,自然就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他作事犹豫不决,致令少帝被劫。“狩”是指古代帝王出外巡视,而古代史书上遵守“为尊者讳’的原则往往以天子出逃或被掳为“狩”,这里就是招少帝奔小平津事。“白日贯虹”是一种天象,指太阳中有一道白气穿过,古人以为这是上天预示给人间的凶兆,往往应验在君王身上。这里是指弘农王少帝于初平元年(190)正月被董卓杀戮之事,何进也遭到杀身之祸。诗的前八句以何进为主线而回顾了汉末的历史,曹操以为何进胸无谋略,优柔寡断,虽欲铲除宦官,反而误国殃民,身罹其害,造成了君王被持,汉祚覆坠的局面。这八句中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而且有曹操个人对此的鲜明观点,直抵一篇史论。 “贼臣持国柄”以下便转到董卓之乱。董卓乘着混乱之际操持国家大权,自封为太尉,续进为相国,随之逼宫杀帝,焚烧洛阳,汉朝四百年的帝业由此倾覆,帝王的宗庙也在烈火中焚毁。献帝被迫西迁长安,长途跋涉,被裹胁一同迁徙的百姓哭声不止,一片凄惨景象。这六句将董卓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害揭露无人遗,因而曹操在结句中说:我瞻望着洛阳城内的惨状,就像当年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据《尚书·大传》中说,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在商朝灭亡后,经过殷墟,见到宫室败坏,杂草丛生,便写下了一首名为《麦秀》的诗以表示自己的感慨与对前朝的叹惋,这里曹操以此来比况自己对汉室倾覆的悲伤与感叹。 《薤露行》属于乐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辞,原先它与《蒿里行》都是古人出丧时唱的歌,相传齐国的田横不肯降汉,自杀身亡,其门人作了这两首歌来表示悲丧。“薤露”两字意谓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阳一晒,极易干掉。曹操用此古调来写时事,开创了以古乐府写新内容的风气。清代沈德潜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古诗源》)是颇有见地的意见。曹操之所以能以旧瓶装新酒,是因为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的特点,宜于用来记录史实,抒发情感,同时《薤露行》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贵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叹国家丧乱,君王遭难,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 曹操的诗,前人都到以为具有悲凉慷慨的格凋,敖器之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敖陶孙诗评》)就以此诗而言,其风格古质朴茂,无详尽的细节描写,而能从大处落墨,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数年以来的社会变革纳入这数十字之中,如他写何进,并未详说其如何谋划失算,如何所托非人,如何犹豫不决,如何处事不慎,而仅以“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四句来刻画他的无能,其中强烈的感彩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汉末形势的认识,而且使得诗句不同于史书式的客观叙述,令其有感人的力量。又如写董卓之乱,“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四句中就将汉祚倾覆c洛阳焚毁c挟帝西迁及百姓受难等悲惨的场面和盘托出,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笔墨的简练及运驾语言的能力,其气魄的沉雄阔大更是显而易见的。至如“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将自己的百感交集凝聚在这十字之中,具有深沉的悲愤之情,陈明祚说曹操之诗:“本无泛语,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凉,独臻超越。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丕c植便多魏响。”(《采菽堂古诗选》)也说明了曹操诗歌的跌宕悲怆情调基于其感情的深厚诚挚与出语的率真朴素。这正是汉诗与后来诗歌的不同之处,如果以声音作比,则汉诗如天籁,纯出自然,而魏c晋以后即杂以人籁,不无刻意求工之处,自然浑成的格调已逊汉诗一筹。 曹操对文学c书法c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c《蒿里行》c《苦寒行》c《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c《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c荒芜c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c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c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c《对酒》c《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c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第二章 历史名人(2)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c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c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來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c《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題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c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c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c《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c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c《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短歌行(二首)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说去日无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说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说何时可辍) 忧从中來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说无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注:“讌”字或可同为“宴”字不同版本的字不一样 观沧海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轶事典故 卞氏相关 曹操的正室妻子卞氏原本是倡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后來唐代演变成娼妓的代名词汉代只是指艺人)后來与曹操成婚建安初年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操出征时常将丁夫人接回家住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睿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 卞氏出身虽差人品极好做人非常地低调那个社会都很讲名份的c讲究出生地位的而曹操更注重人品 她生的儿子: 1:魏文帝曹丕 2:武功极好的“黄须儿”曹彰 3:曹植(七步诗的作者) 4:萧怀王曹熊 作品一览 曹操对文学c书法c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c《蒿里行》c《苦寒行》c《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c《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c荒芜c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c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c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c《对酒》c《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c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來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c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c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來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c《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題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c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c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c《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c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c《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短歌行(二首) 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说去日无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说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鲍国安饰)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说何时可辍)忧从中來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说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注:“讌”字或可同为“宴”字不同版本的字不一样 观沧海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轶事典故 装糊涂 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c资料c文件c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c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來一个一个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c有二心的c动摇份子都揪出來而曹操沒有曹操发现这些一堆书信之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做得很漂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因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自己心里都沒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又不是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这都清算不过來何必要清算呢这个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当着全部人的面把这些证明全部烧毁让大家放心跟着曹某只要忠诚以前的事我不知道曹操很会装糊涂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得人心得人心得天下 其他成就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c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c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可以去听那个北方幽州牧的我依然忠诚于西面的汉献帝;李催等乱长安献帝一行狼狈从他们手下逃命时漠然无视者有趁火打劫者有落井下石者也有曹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主动迎接献帝的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吴魏合作击杀关羽后孙权上表劝进称臣曹操也不听:“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这一系列的言行中虽然有曹操的慎重权谋但客观上不能否认是对朝廷的尊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原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按照三国演义看出身的标准应为“漏网之鱼”)c伏完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后宫”的人一律不得干涉朝政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曹植失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违法乱纪曹丕或许是有贼心沒贼胆曹植则根本不把当不当贼当回事);曹植的妻子衣服太华丽违反了自己提倡节俭的命令后尽管是儿媳妇照样砍头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c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自东汉桓帝灵帝以來旱灾c水灾c瘟疫c暴动c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c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c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c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反过來绝不容易)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沒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c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鸡毛蒜皮”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來: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來临水军來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c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说得难听点劫)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c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曹操之后的曹丕c曹睿虽然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但却基本上萧规曹随贯彻了这些政策后來曹真c张郃c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屡次在祁山等地把战术上沒有什么错误的诸葛亮拖垮就是因为他们“内力深厚”有充足的物质保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吴蜀这方面的建设乏善可陈蜀中是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境内已经有了都江堰这样的杰作而无需画蛇添足劳民伤财尚情有可原东吴则完全是败笔:东吴曾两次在丹杨填建湖田兴建浦里塘永安三年(魏景元元年)初建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却因为未能在枯水时施工导致风急浪高而淹沒墩基结果是“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第二次重建仍然失败难怪后世不得不在江南广开运河及兴建水库江南虽然号称鱼米之乡三国时的农业水准却相当低下连牛耕等北方早已是常识的东西都未能普及又沒有水库潭池等可供水灌溉的水利建设其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百万雄兵也得饿肚子又怎么能争霸天下 如果说曹魏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那么蜀汉是保本东吴则是一屁股债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沒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來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來不得不下令來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c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來成了陈群劝谏曹睿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后來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的表现就更惨不忍睹了孙权的“老糊涂”就更多了甚至不老的时候都有些糊涂以至于张昭以纣王的“酒池肉林”加以讥讽后來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來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后人评论 如今人们有许多时尚的观念像“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云云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天下事原沒有对错之分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就行所以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什么都不算错能够取得成功就是英雄 曹操的历史功绩现在看來应该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扫平北方军阀统一中国北方恢复发展生产使北方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太平生活这些功绩表现出曹操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另外他博学多才其诗歌至今流传又表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这些功绩和才能聚于曹操一身自然显现出男子汉大丈夫的非凡魅力有人因此而喜欢他崇拜他也算是有道理的 曹操对于汉王朝也是有些贡献的早年他是“治世之能臣”不畏豪强执法严明将他的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领兵打黄巾虽然有镇压农民起义之嫌毕竟也是对汉王朝有保全之功;兴兵讨董卓虽然沒有成功但也是堂堂正义之师后來迎献帝迁都许昌恢复礼乐使奄奄一息的汉王朝又多活了许多年这也是有贡献的曹操因此得意地自比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如果曹操真的肯做周文王c周公做伊尹c霍光那在历史上他就可以称是一个完人了但是不然曹操至所以肯留着汉献帝不是拿他当君王只是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只是为了握一张王牌方便其发号施令一旦羽翼丰满根基稳固就要取而代之《后汉书献帝纪》中建安年间曹操每一次升官范晔都写为“曹操自为”表面上仍是献帝封的但曹操想当什么献帝就得封什么“三公制”搞腻了就改为“丞相制”直到后來封魏公加九锡最后进封魏王 对忠于汉朝的官员有名望的官员曹操陆续实施排挤c罢免c屠杀而那些试图对抗曹操扶保汉室的官员贵族曹操更是杀得有理甚至牵连上皇后皇子 曹瞒传曰: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曹操有政治c军事c文学诸方面的才能在东汉末年群雄争斗时颇多建树统一中国北方的大部分领土也是有历史功绩的所以现在很多人喜欢曹操崇拜曹操乃至觉得戏台上给曹操勾大白脸不公平白脸一度被改成了粉脸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恶行自然不少但演义作者是“尊刘”的难免有不少过份的加工《三国志》中的曹操因作者陈寿是晋时人晋承魏祚难免要多说一些魏的合理性所以给曹操的好话也不少这两天我正好读《后汉书》这是南北朝人写的感情因素自然要少一些在《献帝纪》中我发现曹操的劣迹不少给他勾白脸着实不算冤枉且抄几段书來看: 建安元年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c尚书冯硕等九月太尉杨彪c司空张喜罢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c偏将军王服c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夏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c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为丞相壬子曹操杀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 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一]注[一]山阳公载记曰:“时许靖在巴郡闻立诸王曰:‘将欲歙之必姑张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其孟德之谓乎’” 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 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自进号魏王 是岁曹操杀琅邪王熙国除[一]注[一]坐谋欲渡江被诛 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少府耿纪c丞相司直韦晃起兵诛曹操不克夷三族[一]注[一]三辅决录[注]曰:“时有京兆全祎字德伟自以代为汉臣乃发愤与耿纪c韦晃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事败夷三族” 个人认为曹操生性多疑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來概括首先人格方面就存在问題如果人有好坏之分理所应当的曹孟德是属于坏的行列 公论:(1)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來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c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來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c军事c经济各方面的表现來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c司马芝c杨沛c吕虔c满宠c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c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c兵较多c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我们只要翻看一下《三国志·魏志》就可以看出在操统治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风气都与以前有所不同朝中既少有倾轧营私的大臣;地方上恣意妄为而不受惩罚的官吏和豪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c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來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來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來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首先操善于驭将;如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东击孙权退军时留下张辽c乐进c李典三将及护军薛悌镇守合肥次年操于出军西击张鲁前派人给薛悌送去教令封面写明:“贼至乃发”不久孙权亲自率领大军十万來攻合肥薛悌等开函看教乃是:“若孙权至者张c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这时合肥守军总共才七千余人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疑惑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闻言当即表示赞同于是辽c典当夜招募敢从之士八百人杀牛犒飨次日天亮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來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呼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兵少聚众围辽数重辽一再突围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权军经此一战锐气顿失守合肥十余日即撤军退大众既去权和数将尚留逍遥津北张辽从高望见即率步骑前來捉权极将甘宁c吕蒙c凌统等竭死格斗权始乘骏马逃去几被活捉史家对操教令颇为赞扬胡三省认为操以“辽c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孙盛认为操之本意是勇怯调配“参以同异”我以为:张辽作战固极勇锐乐进也以“骁果”显名常先登陷阵“奋强突围无坚不陷”如果把乐进说成是“怯”者或仅能“持重”的人恐怕是不妥的操的本意料知孙权來时必自恃人马众多合肥守兵寡少必然骄忽轻敌正可乘此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即如张辽所说“及其未合折其盛气”如此而已盖兵贵神速掩其不备操之知将料敌固极高明 由于孙权经常进兵侵犯合肥所以曹魏一些靠近合肥的州刺史也带兵屯戍于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操令屯戍在合肥的兖州刺史裴潜等作好行军准备因这时合肥方面并无军事气氛故裴潜等动作不速扬州刺史温恢暗自对裴潜说:“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速知王意后召先至卿受其责矣”于是裴潜赶紧作好快速行军准备果然不久接到快速进军的命令接着张辽等也收到诏书说明操对诸将约束甚严不容有忽慢诏令和动作迟缓的事 由上可知操善于用将对之要求也很严格但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连孙权都说操之“御将自古少有”证明操是善于御将的 曹操还富有韬略c足智多谋在战略c战术方面常能应付裕如操在战斗时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如前所述操在对于毒农民军c吕布c张绣c袁绍c马超c韩遂等一系列战争中常用声东击西c避实就虚c埋伏c包抄c突袭c离间c劫粮c攻彼救此c弃物诱敌等方法谲敌致胜转弱为强在战略方面操能集中部属智慧择善而从少有失误例如当操与吕布争夺兖州相持不下时徐州牧陶谦病死操欲乘机袭取徐州然后再击吕布荀彧劝阻之操乃改变主意以全力击败吕布平定了兖州接着徐州也归附了建安六年(201年)即官渡战后下一年操因粮少不足略定河北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刘表荀彧说:“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c豫远师江c汉若绍收其余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从之终究平定了冀州 由上可知荀彧在战略决策方面屡次纠正操的疑误想法因而对操的成败存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他谋臣如荀攸c郭嘉等亦有同样功勋为操所称誉足证操对战略部署极为重视事先都与群僚仔细商讨他能采纳别人的正确策略说明他的判断力是很强的 当操与袁绍起兵讨伐董卓时绍问操:“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操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c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操又对别人说:“汤c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操之所以能克敌致胜主要原因之一是如同他自己所说的“任天下之智力”即充分发挥臣下的智慧和将士的战斗积极性所谓使“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 无论曹操在战略c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沒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操所败说明操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操军战斗力之所以强乃由于操一贯采取精兵c简政c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操曾说:“孤所以能常以少兵胜敌者常念增战士忽余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为战士爱马也;不乐多署吏为战士爱粮也”操自言当官渡会战时袁绍有铠甲一万领他只有二十领;袁绍有马铠三百具他连十具都不到操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操治军带兵比较重视纪律赏罚比较严明结果打败了袁军一次在行军途中操传令不得让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于是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了麦子可是操自己所骑的马却因吃惊而踏了麦田于是操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做为处罚这虽只是做做样子但也可说明操在军中持法是比较认真的操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沒有溃散就是因操治军严整而且在政治c经济各方面也能较好地配合和支持军事所以终能转危为安c变弱为强其他军阀如袁绍则“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吕布则“勇而无计”c“轻狡反复”;刘表则“不习军事”c只“保境自守”;袁术则“奢淫放肆”c“无纤介之善”所以操终能将他们各个击破 由此我们说曹操可以称得上古代卓越的军事家 (3)曹操的为人和作风 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为人熟知的人物之一人们对他的看法纷纭错杂毁誉不一毁者把他说成白脸的奸臣c专门玩弄权术c“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极端利己者:誉者则目之为命世英雄c杰出的军事家c政治家c文学家有关史书记载既善恶错出真假难辨我们如果片面地依据某些记述断章取义纵然再多发表评论文章亦无济于事评论历史人物应当从有关的可靠记述中归纳出居于主流的东西(如德c才c功c过c善c恶c作用c影响等)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不仅要把这一人物与他同时的人相比较也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同一类型的人相比较这样便不难估计其在各方面的价值以确定其历史作用比如曹操的忠与奸的问題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曹魏政权是曹操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自己苦心经营出來的当时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汉朝还有什么可供曹操篡夺呢曹操确实是玩弄了一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这样做还是为汉朝延长了二十余年的名义上的国柞假若操是奸臣的话那末二袁c刘表c刘备c孙权谁是忠臣呢如果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來还能说操是奸臣吗 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专门倾人利己呢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字刃击杀数人 《武帝纪》注又引《世语》: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根据《魏书》的说法操杀人系于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杂记》所说操夜杀人乃是怕别人杀害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这还可以说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行为但操过后还是很快就感到凄怆伤怀说明这次杀人是属于误会并非操本性即安于做负人之事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操恐惧出奔方逃命之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題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比如:陈宫原來是拥戴操为竞州牧的有功大员操“待之如赤子”但后來陈宫趁操东征徐州牧陶谦之际叛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使操几遭灭顶之灾后來陈宫与吕布一起禽获“宫请就刑操为之泣涕”颇有故人依恋之情宫死后“操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抚视其家皆厚于初”又如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病死前托操照料其家操报书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可见操对死者的嘱托并无背负之事王粲的儿子因参与魏讽谋反为曹丕所诛操闻叹息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操以金璧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之事更为人所熟知操还自言:“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可知他是怕负人的似不可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吕思勉谓:“操之待人大致尚偏于厚”这种是符合事实的那些述说操诈骗倾人的传闻c轶事多非历史的真实但这种从何而來呢首先操用兵善“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吕布与操作战时曾告诫部属:“曹操多谲”因此有人就把操用兵时的“多谲”扩大到其为人和作风上;其次陈寿说操“少机警有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他在政治上搞的权术赵翼言操用人系以权术相驭操在用人上确实有用权术的地方但说他用人全靠权术就以偏概全了封建政治首脑有几个不用权术的有几个沒有滥杀过人袁绍早就让操杀杨彪c孔融c梁绍就以孔融为例他何尝不随意杀人当他任北海相时仅因“租赋少稽”就一朝杀五部督邮孔融既不能自力保境又不肯同邻近州郡合作因此左承祖劝他“自托强国”仅因这个建议就被孔融杀害至于历代开国帝王因铲除异己而滥杀错杀的更史不绝书如果只责操谲诈负人是不公允的 操的污点首先是他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于此事前面已多处提及不再详述其次是他有过屠杀徐州人民的罪行此事前面也说过关于操攻徐州牧陶谦的原因各书说法不一即使操父真为陶谦所杀操也不该大量屠杀无辜人民陈寿于《三国志》中叙述曹操之事从不做过分的贬抑对操攻徐州的暴行所述亦较他书为简然亦不能不承认:“所过多所残戮”操还曾有“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法令操及其手下诸将常有“屠城”之事这是不应宽恕的其他如当操攻围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屡向操求取布将秦宜禄之妻杜氏操“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在此事稍前操在宛收降张绣时亦曾纳张绣的从叔母以致引起张绣的叛变诸如此类的事在当时虽算不上什么很坏但总是欠缺的陈寿在评论曹操时极称赞其谋略c权变c法术和用人c创业的功绩从无一语赞及他的品德陈寿论到刘备时认为备“机权于略不逮魏武”可是极力称颂刘备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说明陈寿是善于抓住曹c刘在德才上各自特色的 许多人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我很同意有些人还认为曹操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政治家我觉得有点偏高因为曹操有过滥杀无辜人民的暴行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应当不这样另外在个人品德作风上曹操也有些欠缺不足为后世法既然称作历史上的政治家就应当对后世能起榜样作用曹操在这方面还不够规格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24~约1764)清代小说家满族正白旗包衣名沾(zhan)字梦阮号雪芹c芹圃c芹溪清代小说家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祖籍辽阳(后迁沈阳)著有《红楼梦》 据考曹雪芹于就诞生在位于南京的江宁织造府内江宁织造府位于如今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宫地区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4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 明朝天启元年(1618年)努尔哈赤统兵攻明攻占沈阳c辽阳曹宜的先祖被满军所虏归依八旗正白旗“包衣”先祖曹世远c高祖曹振彦本为汉族沦为多尔衮的家奴曹振彦颇受多尔衮赏识封为佐领曾参与平定姜瓖起义入关后改任文官历任山西吉州知州c大同府知府c两浙都转运盐使等三品官职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另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记录: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年间曹家的一份密折中记载曹雪芹之父曹頫(fu)实为曹寅之弟曹宣之子由于曹寅及其孤子曹颙相继离世康熙帝欲让曹家仍掌江宁织造之职故令曹宣之子曹頫过继到曹寅一支支撑门户并任江宁织造如此说來曹雪芹实为曹宣之孙而非曹寅之孙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c继子曹頫(即曹寅之弟曹宣第四子)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58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曹振彦的亲孙子曹宜使坏加之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c“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沒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进京住在蒜市口;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其家族在乾隆时代曾经复兴过一时后來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结识了敦诚c敦敏并与他们成为亲密朋友康熙朝废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曹家被牵累再次抄沒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c更深刻的认识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修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约四十岁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題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題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作品据考《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沒有流传下來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是由书商程伟元和官僚文人高鹗整理印行的一般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身世c籍贯之谜 不只他的生卒年一直存著争议甚至连他的字c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他的生年现在主要的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另一种说法认为他生于公元1724年他的卒年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1763年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最后一种卒于公元1765年初春 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现在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的祖籍是河北丰润明永乐年间迁至辽东铁岭后來跟随清兵入关另一种认为他的祖籍是辽阳后迁沈阳他的上组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清太宗天命六年(公元1633年)后金攻下了辽阳时归附后随清兵入关 生平简表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 乾隆元年(丙辰1736) 乾隆二年(丁巳1737)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朝废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父被牵累再次抄沒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帖式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当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者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今存“乙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脂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质酒歌》纪雪芹秋末來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卒年39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开年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萧然太瘦生”皆为史证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第二章 历史名人(3) 与《红楼梦》 著书缘由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南京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沒后才全家迁至北京当时曹雪芹年纪尚幼曹雪芹究竟住在何处c他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等等这些问題总因文献无证不能确指据红学家们的考证:曹雪芹幼时与获罪的曹頫等曹家人口进京住在蒜市口其家族在乾隆时代曾经复兴一时后來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结识了敦诚c敦敏并与他们成为亲密朋友最终曹家一蹶不振曹雪芹就落魄住到了西山黄叶村他的不朽的巨著《石头记》可能就是在西郊的山村里写成的也有人认为《石头记》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学教书时写成的 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穷愁潦倒而又嗜酒狂放朋友们常把他比作晋朝的阮籍他甚至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常常要靠卖画來换酒喝他的画很为当时的朋友们所推重敦敏《題芹圃画石》诗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可见曹雪芹的胸襟和画风可惜他的遗作至今尚未被发现 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 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來终于遗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显然曹家兴衰际遇与曹雪芹本人的困顿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起了重要的影响:原本过的是显赫贵族繁华奢侈的生活听家人讲述祖上是如何的风光威严c荣华富贵;在亲身经历了家族败落之后他从一个锦衣纨绔的贵公子摇身一变而成为了钦定罪囚的后裔过上了穷愁潦倒c“茅椽蓬牖c瓦灶绳床”的日子“叹人世终难定”这种转瞬间荣兴辱衰的变幻让他看清了统治阶层内部的冷酷和凶残也使他出现根深蒂固的人世空幻悲观的思想 经过了家道败落的转变特别是在年移居西山农村之后他对贫苦生活有了切身体会与社会下层人民的來往增多对社会的贫富悬殊及阶级对立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人生经历和思想认识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生活基础与思想基础根据现已发现的文献材料可以认为曹雪芹主要是由于不幸而幻变的生活遭际使其良多感慨“有所郁结不得其道”所以只能著书回忆身世抒发悲绪 写作背景 曹雪芹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c饮食c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頫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c经济c文化c思想c治安c民情等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來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來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曹頫时受斥责雍正五年(1727)末c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 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族属辩析 对曹雪芹的民族身份问題现在还有争论曹雪芹到底是满族还是汉族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早在后金时期就加入了满洲族籍隶属满洲正白旗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满族中生活了100多年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曹家的方方面面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其著作《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应该是满化了的汉族人也可以说就是满族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也将其祖上收录其中 民族迄今为止还沒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斯大林定义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c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是中国学术界长期接受的观点 中国较早给民族下定义的是梁启超:“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重要之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居一地(非同居不能同族也后此则或同一民族而分居各地或异族而杂处一地);(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三)同其肢体形状;(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梁启超的定义将血统作为民族特质之一但又说“久之则吸纳他族互相同化则不同血统而同一民族者有之”也就是说其始是同一血统但各个民族之间互相同化不同血统的人也可以是同一民族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的民族中屡见不鲜几乎沒有一个民族在血统上是纯而又纯的我国民族学家认为“:民族不是血缘组织相反它正是血缘组织瓦解之后的产物因此‘血统’是决不能作为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來确定的” 不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还是民族学家的观点或从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民族都不等同于血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民族从來沒有按照血缘來划分而是依照共同的经济c共同的地域c共同的语言c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來划分中国历來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多民族的国家可以从秦始皇算起汉民族一开始就与苗c越c东夷等边民來往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历史上的“五胡乱华”c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的建立都使得各民族人口相互混杂不论那一个民族都很难说自己民族有所谓的“纯正的血统”既使从全世界的民族发展來看也很难找到血统完全纯正的民族 满族从后金开始大量的汉族人c蒙古族人c朝鲜族人涌进了满族这一共同体他们在这一共同体中长期交往共同生活融为一体虽然他们的血统不同但谁也无法否定他们就是满族他们同处于一个民族共同体之中 曹雪芹家是汉族血统无疑但到了曹雪芹这辈他们家已经加入了满洲八旗并且在满族这个圈子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其思想感情c风俗习惯已经满族化了 曹家加入了满洲族籍不但已经得到了满族的认可甚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曹家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被收录到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又称《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因为是奉乾隆皇帝之敕编纂的这部书的主要编纂人有和亲王弘昼c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c保和殿大学士讷亲c武英殿大学士福敏c文华殿大学士查郎阿c尚书徐元梦等从雍正十三年(1735)开始到乾隆九年(1744)结束一共编写了9年时间本书共收入除皇族爱新觉罗氏之外的满族姓氏1114个主要记载其归顺时间其原籍所在其官级事迹并且为各个姓氏中的重要人物立了传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而不是八旗蒙古氏族通谱更不是八旗汉军氏族通谱曹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明他们家已经归属满洲八旗其满洲族籍也已经得到了认可由于这本书是乾隆皇帝“御制”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曹家的满洲族籍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乾隆皇帝在谕旨中说:“八旗满洲姓氏众多向无汇载之书难于稽考著将八旗姓氏详细查明并从前何时归顺情由详记备载纂成卷帙候朕览定刊刻以垂永久”显然他要求大学士们要编的是“满洲姓氏”通谱而不是别的并且经过乾隆皇帝“览定刊刻”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中记载: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來归年分无考 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 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 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 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祜现任州同 关于曹雪芹的族籍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汉族一说汉军正白旗一说汉军包衣等等这些说法其实都不准确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家的族籍应该是:满洲正白旗曹雪芹也当如此 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早在后金时期就建立了八旗即正黄旗c正白旗c正红旗c正蓝旗和镶黄旗c镶白旗c镶红旗和镶蓝旗其中正黄旗c正白旗和镶黄旗为上三旗正红旗c正蓝旗c镶白旗c镶红旗和镶蓝旗为下五旗曹家祖上被俘后隶属于满洲正白旗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他们曹家就正式加入了满族成为满族中的一员了清代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c汉军八旗c蒙古八旗曹家隶满洲八旗无疑是加入到了满族共同体之中 从上面的谱续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很早就加入到了满族共同体之中有关曹雪芹的家世胡适先生做了很好的考证他在《红楼梦考证》中第一次明确了曹家的世系: 曹锡远一曹振彦一曹玺一曹寅一曹頫(曹颙)一曹雪芹 也就是说到了曹雪芹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了曹家六代142年完全生活在满族中他们已经“彻头彻尾”c“彻里彻外”地“满洲化”了 曹氏家族的满族化 曹家作为满族上三旗成员满洲正白旗人从昔日的包衣人身份跃为满洲贵族曹家虽系“包衣”出身但百年过去他们不仅加入满洲族籍且已成为“名门望族”曹家世代为官到了曹雪芹的太爷曹玺那辈已任工部尚书的要职曹玺还当过“江宁织造”一职《江南通志》一书直接写上了曹玺是满洲人“江宁织造:曹玺满洲人康熙二年任”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虽然只任通政使司通政使三品大员但同时当过苏州织造c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父辈曹颙和曹頫也先后当过江宁织造织造一职官品虽然不高但位置重要它是由内务府管辖直接为皇家服务并且“油水”很大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肥缺从曹雪芹的太爷曹玺开始直到他的父辈曹頫为止曹家祖孙三代四人共作了58年织造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还是一名重要作家著有《楝亭诗钞》五卷c《词钞》一卷并主持编辑了《全唐诗》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几部戏剧作品曹家到了曹寅这代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曹寅母亲是康熙的乳母满语作eniye(嬷嬷妈)在满族中乳母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说亲如生母又胜于生母因为她不仅要将皇子养大而且要从小对他进行教育据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一)记载: 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府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中萱花盛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 曹寅与康熙从小关系甚密又是他的伴读他长期在南方任“织造”一职名义上是掌管宫廷内部的织造事务而实际上权势很大袁枚在所著《随园诗话》中记下了这样一件事“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曰:‘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耳目’”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康熙在位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是曹寅在职出面接驾并以其织造府作为皇帝行宫同时曹寅还经常上奏江南事并得到康熙帝的朱批一次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以后有关地方诸事“必具密折來奏”还有一次康熙得知曹寅得疟疾便马上赐药并破例用驿马星夜送去所有这些可以看出曹寅一家与皇家的亲密关系 曹寅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曹雪芹的两个亲姑姑分别嫁给了满洲王爷其中一位“适镶红旗平郡王讷尔苏”另一位“适王子侍卫某”也就是说曹家不仅是满洲贵族而且与满洲皇室有血亲关系已经成为皇亲国戚了平郡王讷尔苏为克勤郡王岳托的重孙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第一子礼亲王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岳托在清初被封为克勤郡王也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谓“铁帽子王”就是世袭罔替之王其后代不降等级永袭王爵讷尔苏于康熙四十年(1701)袭平郡王雍正四年(1726)因罪革爵乾隆五年(1740)卒并按郡王品级下葬其第一子福彭于雍正四年(1726)袭平郡王乾隆十三年(1749)薨福彭第一子庆明于乾隆十四年(1749)袭平郡王乾隆十五年(1750)薨讷尔苏之孙庆恒于乾隆十五年(1750)袭平郡王四十三年复克勤郡王号四十四年(1779)薨一直到清末克勤郡王爵一直有人承袭从亲戚关系上看平郡王讷尔苏是曹雪芹的亲姑父平郡王福彭是曹雪芹的表兄平郡王庆明c庆恒则是曹雪芹的晚辈应该说曹雪芹从小就与克勤郡王府及其大小王爷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可见曹家不论与康熙皇帝家族的关系还是与满族亲戚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曹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变化不仅成为满族中的重要一员而且已经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皇亲贵胄了 曹雪芹c《红楼梦》与满族作家群 曹家从后金开始就加入到了满洲族籍并且在满族这个民族共同体之中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之久到了曹雪芹这代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地道的满族贵族之家曹雪芹也已经成为满族一员并且生活在满族的文化氛围之中在曹雪芹生活的圈子里基本上都是满族文人甚至皇亲国戚如脂砚斋c敦敏c敦诚c弘晓c弘旿c墨香c永忠c明义c高鹗c裕瑞等这些人的诗词和著作是研究曹雪芹及《红楼梦》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一粟先生曾编过一本研究《红楼梦》的资料汇编《红楼梦卷》共两册上个世纪60年代出版这是一本比较早的《红楼梦》研究资料集在书中可以发现早期研究《红楼梦》的资料大都出自满族人或“旗人”之手这一点也许是许多人沒有注意到的但它却是客观存在曹雪芹是满族人他自然生活在满族文化氛围之中;因为他是一个文人他的生活圈子自然满族文化人居多 脂砚斋 点评《红楼梦》的脂砚斋到底是谁现在还沒有定论有人说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也有人说是曹雪芹的妻子史湘云也有人说是曹雪芹的叔叔这个说法來自宗室红学家裕瑞他在《红楼梦》续书评论集《枣窗闲笔》中说:“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其叔脂砚斋”第一次明确了批《红楼梦》者为曹雪芹的叔叔脂砚斋因裕瑞为满洲人又距离曹雪芹比较近其话较为可信脂砚斋及其《红楼梦》评点对于《红楼梦》的成书c流传及研究影响很大他的许多材料与观点我们至今还在运用比如他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其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基本上成为曹雪芹逝世时间的定论又如“句句是耳闻目睹者并非杜撰而有 作者与余 实实经过”;“真有是事真有是事”;“因命芹溪删去”;“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这些批语告诉我们脂砚斋无疑是曹雪芹的挚亲许多事情他是与曹雪芹亲眼目睹实实经历的从一定意义上來说脂砚斋参与了《红楼梦》的修改c定稿他的贡献不可低估 敦敏c敦诚兄弟 敦敏c敦诚兄弟可算曹雪芹的挚交他们是努尔哈赤之子英亲王阿济格之后敦敏(1729一1796)字子明号懋斋是敦诚的哥哥曾授右翼宗学副管c总管清代主要的宗室诗人之一有诗集《懋斋诗钞》传世敦诚(1734一1791)字敬亭号松堂曾授太庙献爵之职清代重要的满族诗人有诗集《四松堂集》他们虽然是亲王之后但宗室之间的争斗使他们心灰意冷生活上也与曹雪芹相似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已彼此信任彼此帮助甚至互赠诗文以此來抒发自己的情怀二人的诗歌为后人了解和认识曹雪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其中“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名”“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等诗句是对曹雪芹家事c人品c性格等方面的真实写照在清代像这样近距离接触曹雪芹了解曹雪芹的人只有敦敏c敦诚兄弟二人从他们的诗句中使我们更加了解曹雪芹更加了解《红楼梦》比如他晚年著书的地方虽有争论但其敦诚“不如著书黄叶村”的诗句几乎成为定论也就是说曹雪芹去世之前一直在香山一带写作 弘晓 怡亲王弘晓(1722一1778)是最早抄《红楼梦》的王爷号冰玉道人爱新觉罗氏雍正八年(1730)袭怡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薨曹家与怡亲王府有一定的关系雍正初年曹家被抄怡亲王允祥曾奉命监管过曹家事情怡亲王弘晓对红学贡献最大的是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珍贵的《石头记》红学界称这个本子为“己卯本”或“脂怡本”这个本子是目前所见诸本子中比较早的一种从时间上看弘晓去世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曹雪芹去世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中间相距只有16年怡亲王府抄本所根据的底本很可能就是曹雪芹的原稿本这个抄本最接近于曹雪芹的原作也是怡亲王对《红楼梦》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 永忠 永忠(1735一1793)被称为《红楼梦》定评之人字良辅又字敬轩号蕖仙又号栟榈道人c如幻居士著有《廷芬室诗稿》传世永忠的祖父为康熙第十四子允禵他在与皇四子胤禛争位中落败被雍正软禁直到乾隆皇帝继位才得到释放并复封恂郡王经过这样一场政治斗争允禵觉得很失意晚年皈依佛c道永忠的父亲弘明雍正十三年(1735)封为贝勒乾隆三十二年(1767)卒弘明深受父亲的影响对红尘也无兴趣独衷佛c道永忠与曹雪芹并不相识当他偶尔从敦诚叔叔墨香处看到《红楼梦》时感到是一种终生的遗憾因为当时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曹雪芹已经去世五年了他满怀悲愤地写下了《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其中第一首绝句成为《红楼梦》之定评:“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永忠从《红楼梦》中似乎看到了自己家族的兴衰过程从贾宝玉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明义 明义(约1740一)是題《红楼梦》诗最多的满洲人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年间人其父亲是都统傅清曾任参领c上驷院侍卫他同时也是清代满族作家群中的一员主要从事诗歌创作他著有诗集《绿烟琐窗集》其中《題红楼梦》二十首是他看了《红楼梦》抄本后写出來的題诗对《红楼梦》进行了评价也成为人们研究《红楼梦》的重要参考资料其“随园旧址即红楼粉腻脂香梦未休”“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等诗句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 高鹗 高鹗(1737一1815)堪称《红楼梦》续书第一人字兰墅c兰史别号红楼外史隶满洲镶黄旗内务府佐领人清代盛京铁岭人氏乾隆六十年(1795)中进士曾任内阁典籍c内阁侍读学士c江南道监察御史等一生著作颇丰有《高兰墅集》c《兰墅诗钞》c《兰墅文存》等在红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续补了曹雪芹《红楼梦》后四十回完成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使《红楼梦》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功不可沒 裕瑞 裕瑞(1771一1838)可称是宗室红学第一人号思元主人豫亲王多铎五世孙乾隆六十年(1795)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历任副都统c护军统领等职嘉庆十八年(1813)被革职发往盛京一生工诗善画著有《思元斋全集》他的文学评论集《枣窗闲笔》是第一部红学研究著作共收七篇评论《红楼梦》续书之作和一篇评价《镜花缘》的文章这七篇评论分别是《程伟元续红楼梦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书后》c《后红楼梦书后》c《雪坞续红楼梦书后》c《海圃续红楼梦书后》c《绮楼重梦书后》c《红楼复梦书后》和《红楼圆梦书后》共约一万余言应该说这是有《红楼梦》以來的第一部评论续书的专论其中许多论述多有见地并影响至今比如他认为当时的七种《红楼梦》续书均是“续貂之作”;第一次明确了批《红楼梦》者为曹雪芹的叔叔脂砚斋;第一次描绘了一幅曹雪芹的画像“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因裕瑞是宗室文人又是明义的外甥曾“闻诸前辈姻戚言”一些有关曹雪芹之说比较可信堪称宗室红学第一人 上面举出了一些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人他们都是地道的满族人甚至是爱新觉罗的后代这些人与曹雪芹及《红楼梦》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对于曹雪芹的思想意识c文化观念c审美情趣等方面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曹雪芹一生下來就已经生活在满族的文化氛围之中了他与那些满洲王爷c贵族以及宗室文人的亲密关系足以说明这一点他的《红楼梦》可以说首先是在他们中间传钞然后才逐渐走向社会为世人所知的如果沒有满族的文化氛围沒有曹家贵族的生活经历沒有满族文人的推波助澜也就不会有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也不会有贾宝玉等公子王孙及荣c宁二府的气派的王府生活 从曹雪芹的族属看民族融合 讲“民族融合c民族同化”给人一种感觉它的内涵就是汉族融合和同化别的民族别的民族永远是被融合c同化的对象而汉族不是这其实是一种偏见因为民族的融合与同化从來都是相互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应该承认汉族的血统与文化是很杂的历史上许多民族在中国消失了大都融进了汉族行列所谓“五胡乱华”之胡辽代之契丹金代之女真c元代之蒙古等民族一旦他们的政权失去后其平民百姓也就无处可去大都淹沒在汉族的大海之中了其人数何止成百上千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处中原的汉族文化总是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c相互交融历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踏访曹雪芹 医德 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來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來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來桌椅给人看病后來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沒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來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c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白家疃 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雪芹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及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迁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c有回避“舆论”之说c有屋塌之说c有“满汉轸域”(乾隆二三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c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理想的著书c修书之所 空空道人考 《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題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題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杨奕先生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題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沒有神祇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沒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沒有见到吴恩裕先生着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沒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沒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为何雪芹先生在书画作品之中用他不常用的斋号我以为早在乾隆二十四年雪芹在世的时候《红楼梦》(当时仅限于抄本)已经被视为“谤书”了;也就是弘旿所谓的“碍语”;弘晓组织家人抄写《石头记》不用外人以至怡府书目中找不到他家存有这样一部书就是怕人知道他家存有这部“谤书”而此时雪芹(被抄家的后人)政治上受歧视经济上陷入困顿以至蓬牖茅椽绳床瓦灶c鬻画为生飧饔时有不继c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为了《石头记》的成书为了顽强地生存下去一些时候雪芹不得不在作书画或写信札时署自己不常用的斋号“空空道人”即是其一当然“空空道人”也不是空穴來风作为雪芹先生不常用的斋号也是有因缘的他生活的白家疃村的“空空庙”雪芹曾经用來为村民看病便借过來作为自己的斋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倘若不了解白家疃的历史与渊源亲自去探索与考证自然无法了解雪芹先生当时所处的困境与现状这正是雪芹先生起用“空空道人”斋号的用意从而也为后人考证带來了难度然而这进一步确凿地证明了“云山翰墨冰雪聪明”篆文小品为雪芹所书愿请方家赐教 另一旁证:吴恩裕先生在《考稗小记》所叙雪芹先生一行书信札也证明雪芹签名用一不经见之别号为飨读者引缀如下:“魏宜之君言1954年春有人以曹雪芹书简求售索价至数百万元(核今之币值数百元)亟祥询之据云:彼所见之两页为雪芹行书信札系寄某旗人者略谓嘱作之诗因忙至今始得奉上不知合用否请斧正等等函后签名不作雪芹而为一不经见之别号但此别号为何魏君已不多记意” 与广泉寺 香山广泉寺是唯一确切记载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是雪芹先生的诗沒有流传下來只有宜泉先生按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來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 虎门数晨夕 位于西城西单东侧的石虎胡同31号c33号院(上世纪60年代前为7号c8号院今为民族大世界商场)两院相通是北京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大宅而且还曾为皇家府邸这座府邸是大型的多重四合院在北京众多的四合院中这个院可以说是居住名人最多的院落之一此院在明代为“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科考居住学习的地方在清初清政府把会馆迁移到南城这里又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皇太极的小女即十四格格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为“驸马府”又称“恪纯公主府”现在北京的史地学者们为着文或探讨方便仍习惯称这里为“驸马府”到清雍正年间为对八旗子弟教育在这里建立清“右翼宗学”(清左翼宗学在东城的灯市口)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曾在这里任教因曹公的好友敦诚有诗句“当时虎门数晨夕”所以红学家们又称这里为“虎门” 曹雪芹是什么时间到右翼宗学任教的呢红学家们也沒有定论但有的红学家认为大约是在乾隆九年(1744年)左右他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 红学家们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助教有的说是教师有的说是舍夫有的说是瑟夫(这个瑟夫是否为舍夫的谐音)还有的说是职员c夫役c当差等总之他是在宗学任教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任教他是什么学历呢有的红学家认为他是孝廉(即举人)但多认为是“贡生”而且是“拔贡”在清朝的学制中“贡生”有六贡即恩c拔c岁c优c副c例曹公的“拔贡”是顺天府的拔贡是经朝考合格的故能到宗学任教而敦敏c敦诚兄弟是右翼宗学的学生他们大约是在乾隆九年入学的 关于曹公是什么时间离开的宗学红学家们也不太清楚只是根据右翼宗学是在乾隆十九年时迁走推算可能是在乾隆十六c七年左右离开宗学到的西山现在的曹雪芹纪念馆即过去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实际上也就是曹公故居在1974年4月发现了題壁诗有的诗注有“丙寅”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证明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到西山有红学家说曹雪芹是在其好友及表兄福彭的帮助下住到西山的福彭正是正白旗的都统还有福彭英年早逝是在乾隆十三年41岁时去世的所以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在西山是可能的在曹雪芹纪念馆的第三展室就明确写着:“约于乾隆十年左右他为生活所迫离开京城结庐西山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用血和泪铸成了他的举世名著的”这也就是说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离开清右翼宗学总之曹雪芹在清右翼宗学教学的时间不会太长因红学家们多有着文说曹公的思想感情是爱憎分明疾俗愤世甚至“傲骨狂形”这当然是统治者所不容的 《红楼梦》中建筑原型 荣国府的原型清初江宁(南京)织造署和北京王公府邸融合的创造江宁织造署是明朝永乐后在南京设的内府机房为皇家织锦缎清初江宁制造监督官均由京师内务府统管康熙二年建署曹雪芹曾祖曹玺主其事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驻将军府适曹玺去世康熙去看望其家属(因曹玺妻孙氏为康熙之乳母)其后二c三c四c五次南巡至江宁皆驻于织造署这时期是曹宅最兴旺时期扩建了府署c花园康熙末至雍正六年曹氏败落直至抄家迁北京乾隆十六年南巡将织造署改建行宫据考证大约乾隆二十三年曹雪芹曾故地重游至今南京传说《红楼梦》在南京写成 江宁行宫在乾隆《南巡盛典》中绘有全图用织造署图和小说荣国府对照格局基本相同如中路主体基本一致只是正堂(《红楼梦》中荣禧堂)无东西耳房但有位置可补;行宫图中之寝宫正是小说中新花厅的位置;行宫图中西路之太后寝宫正是贾母和宝玉c黛玉住处前面的“朝房”正是小说中管事房c书房位置;行宫图中便殿c戏台c茶膳房正是小说中荣庆堂c戏台c茶厨房位置等同时江宁织造署与北京的王府又有相当近似的一些特征主要是组群排列的格局和兼容南北的建筑式样如荣国府“三间兽头大门”是北京王府外门形制贾赦宅“黑油大门”清代三品以下官用黑油漆;荣国府中的厢房鹿顶耳房钻山这是只有北京才有的做法;穿堂c抱厦c倒座厅c暖阁也都是北京大宅院常见的形式等从作者曹雪芹经历來看其聪明早熟对幼年在江宁的生活环境必有清晰记忆到北京后经常出入恩主怡亲王府和亲戚平郡王府有机会亲自体味北京王府因此以作者熟悉的自家宅第为蓝本又结合北京王府的特点创作出荣国府也是很自然的事 大观园的原型圆明园中的“九州清晏”景区圆明园是康熙赐予雍正的园林始建于康熙五十八年第一次大兴建是雍正三年至乾隆二年基本上完成了“九州清晏”景区当年乾隆命绘制了《圆明园全图》并御題“大观”第二次是乾隆三年至九年完成了“四十景”绘了四十景图其时正是曹雪芹开始创作《红楼梦》其后作为内务府营造部门的家属(也可能有小差事)经常可以出入圆明园对园中建筑熟悉从“九州清晏”与大观园总平面比较來看二者基本相似 曹雪芹笔下的北京地名 《红楼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书中所描写的景致却南方c北方兼而有之仔细阅读书中还提到了十余个老北京的地名如鼓楼西大街c苇子坑c水月庵c花枝巷c兴隆街等 北京是曹雪芹生活和写作《红楼梦》的地方特别是他在到西山黄叶村着书之前曾在清时的右翼宗学府任过职(今西单的小石虎胡同)应当说他对京城的人文地理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而且他的创作并非完全是杜撰而是曹家兴衰的艺术反映所以《红楼梦》里出现的地名也应是有现实对照和一定背景的只是这些地名与他笔下的“大观园”一样被艺术化了 “鼓楼西大街”是《红楼梦》第57回所写的地名说到它是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位于西城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元明时称斜街因位于鼓楼之西所以清末时又称鼓楼西斜街1965年改称鼓楼西大街它是北京城内比较古老的街道之一从元代开始沿街的商业就比较发达并有多家著名的当铺该街的南侧有著名的恭王府有人考证《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以此为蓝本而写的 《红楼梦》第32回中有个写到:“兴隆街”是贾雨村在京城的住处据考证清代时北京共有五个兴隆街:一个在东郊三个在外城只有一个在内城而外城比较著名的是位于崇文区西北部的兴隆街就是现在台基厂路口往南的祈年大街上有东兴隆街和西兴隆街之分因胡同内的兴隆寺而得街名这个兴隆街与曹氏“蒜市口十七间半”故居邻近曹雪芹应当熟悉这一带的景致以此街名入书是有可能的 “小花枝巷”出现在第64回里:“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北京曾有多条叫花枝巷或花枝胡同的地方至今在德胜门内三不老胡同附近还有一条花枝胡同红学家周汝昌认为《红楼梦》中的小花枝巷指的就是这个花枝胡同但也有人认为曹雪芹所写的小花枝巷是位于通州城东南角的花枝胡同此巷在张家湾镇南门内以西东西走向曹家当铺就在巷内路南今遗址尚存在此巷中部向北有一条小胡同直通西门内大街被称小花枝巷由此联想曹雪芹对这一带的景致也应当熟悉以此巷名写入书中也是很有可能的 “苇子坑”在第47回中住在京城北部特别是德胜门外一带的人都知道多条公交线路均有“苇子坑”的站名而老北京人多称其为“德外苇子坑”早年间在北京周边曾有多处叫“苇子坑”的地方皆因水塘较多里面生长着许多芦苇得名并以德胜门外的苇子坑而知名但从书中的风物描述看曹雪芹所写的苇子坑应是“德外苇子坑”因第47回中还有薛蟠被打的不能骑马贾蓉只得去前面“关厢”内雇了一乘小轿将之送回府中云云“德外关厢”乃是众所周知的地名明清时北京有两个北门:安定门和德胜门但安定门内无关厢只有德胜门有关厢所以书中的“北门”当是德胜门 “西廊下”出现在第23回:“贾琏笑道:'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求了我两三遭要件事管管我应了叫他等着”西廊下这条胡同始见于清乾隆《京城全图》地处阜成门大街北侧有东廊下c中廊下c西廊下《京城全图》只此一处西廊下而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既在乾隆年间所以有可能是以《京城全图》中的西廊下为蓝本写成的 “清虚观”出现在29回其中描写到:“不多时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清虚观在北京只有一处位于旧鼓楼大街南端与鼓楼西大街交界处今称清秀巷朱一新《京师巷志稿》中在介绍“旧鼓楼大街”时写到街中“井一有清虚观明景泰年间建”因北京只有这一处清虚观有可能《红楼梦》中的清虚观指的是这里 “天齐庙”是第80回里的景观:“贾母打发人來找宝玉说:'明儿一早往天齐庙还愿去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次日一早梳洗穿戴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嫫嫫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烧香还愿”天齐庙在北京有两处一处在朝阳门外就是今天的东岳庙;一处在西郊红山口按书中所写是“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烧香还愿”再联想到曹雪芹曾在西山一带写书离红山口不远所以有可能写的是红山口的天齐庙 尽管不能绝对肯定曹雪芹所写的这些地名就是北京城里的地名但有一点已得到红学研究者的共识就是他所写的这些地名绝非是沒有根据的杜撰 曹雪芹纪念馆 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冯其庸題写馆名是继北京c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一处纪念馆 纪念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題名为主线一是在喇嘛园的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題名二是在玉皇庙后金天聪四年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題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清崇德六年(1641年)“曹世爵c曹得选c曹得先”三人的題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通过題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中国《红楼梦》研究会 成立于1980年7月现有会员三百余人它是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附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该会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红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国内外业务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红楼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第一届大会选举吴组缃为会长冯其庸c李希凡c张毕來c陈毓罴为副会长冯其庸兼任秘书长聘请茅盾c王昆仑为名誉会长俞平伯c顾颉刚c吴世昌c周汝昌c杨宪益c王朝闻c启功为顾问十年來该会举办了五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参与筹办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截至目前为止先后有辽宁省c黑龙江省c江苏省c上海市c贵州省成立了分会;山西省成立了高等学校红楼梦分会;浙江平湖县c上海松江县还成立了县级红学会在该会组织和推动下中国《红楼梦》研究队伍有了迅速的发展学术研究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繁荣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贡献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第三章 郡望堂号 郡望 曹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许多郡望最著名的当数: 谯郡:东汉末年从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省亳州)治辖相当于今天的安徽c河南两省的灵璧c蒙城c太和c鹿邑c永城之间的地方 彭城郡:西汉时设置东汉时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治辖大约在今天的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c沛县东南部 高平郡:晋时设置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治辖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独山湖c金乡c巨野c邹城之间的地方后來有多次变迁汉时设置了巨野县在今天的山东西南部c万福河北岸 巨野县:因古为大野泽而得名西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省巨野 堂号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此外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谯国堂”c“敬思堂”c“崇孝堂”c“宁寿堂”c“无为堂”“武惠堂”等 宗族特征 1c曹姓名人辈出从官员将帅到文人墨客从三国曹操到清代曹雪芹均在曹姓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所崇敬 2c曹姓的字行辈份除排列有序井然外还体现着报国忠贞勤俭治学的家规家训如曹振甲所修《曹氏家谱》中江苏曹姓一支字行为:“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曹姓宗祠通用对联 曹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名麟俊彦; 绣虎文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长平侯曹操族子字文烈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人称乡虎; 自庆接鸾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儿子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有才学早年受曹操宠爱一度曾想立他为太子曹丕为帝他受猜疑妒忌积郁而死诗歌多为五言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丽对五言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也擅长辞赋c散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文章只有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当时人称“绣虎”绣指其词华隽美;虎指其才气雄杰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曹邺字邺之桂州阳朔人大中年间进士历官祠部郎中c洋州刺史等其诗多写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篇章对统治者的讽刺;语言通俗多用民间口语《登第诗》有句:“自拟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平阳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初曹参助刘邦得天下有功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丞相 武惠世泽; 科第家声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初年大将曹彬卒谥武惠 将台三上; 籍列八仙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曹彬三子皆为将才曹弼題曹彬庙有“教子三登上将台”之句下联典指宋曹国舅隐迹山林后遇钟离权c吕洞宾引入仙班 文承七步; 武继三登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妒忌曹植才华曾令他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作不成要施以重刑曹植应声便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來人们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乾德初年因打败契丹c北汉有功官枢密承旨灭后蜀后任都监开宝年间任统帅灭南唐后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宰相)封鲁国公太平兴国年间辅佐太祖决策灭北汉雍熙年间又率军攻辽为当时第一良将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长子曹璨字韬光官至富州刺史因抵抗契丹有功官河阳节度使升同平章事(宰相)三子曹玮字玉臣十九岁时由父亲推荐为渭州同知真宗时官至彰武军节度使率兵四十年未曾失利七子曹琮字宝章历官卫州团练使c都指挥使北宋大臣陶弼《观曹彬庙》诗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大家传诫; 令女守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班昭为皇后和妃嫔教师以其夫为曹世叔称“曹大家”曾著有《女诫》下联典指三国·曹爽从弟文叔妻名令女夫早死割鼻毁容誓不再嫁 投江尽孝; 却赙表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曹娥沿江寻父尸不得号哭七日投江而死下联典指宋·曹修古卒其妻女尽却宾佐之赠钱数十万 曹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谯国家声远; 雷阳世泽长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曹姓的源流郡望 泉石从所好; 文章如有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曹全字景完东汉建宁间举孝廉《曹全碑》全称《汉颌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万历初在今陕西合阳县出土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断裂缺字公元一九五六年移存西安碑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 借得三川秀; 添來气象新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曹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圣代三升论秀; 家风八斗量才 曹京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曹大村曹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见上“人称乡虎;自庆接鸾”联释 曹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平阳世守三章约; 子建才高七步诗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曹参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影上三竿迎晓日; 才高七步咏春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野田黄雀行千里; 芹圃红楼梦百回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下联典指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 一代像绘凌烟阁; 千秋名传曹娥碑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曹霸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下联典指东汉孝女曹娥后人立“曹娥碑” 只有诗书堪自读; 未甘词赋压群流 曹墨琴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女书画家曹墨琴撰书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撰书联 宝鼎茶闲烟当绿; 幽窗棋罢子犹凉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绕堤柳借三篙绿; 隔岸花分一脉香 曹雪芹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家居好水好山地; 人在不夷不惠间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令子贤孙中维起; 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 花气浑如百和香 曹秀先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曹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 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曹彬为时良将第一下联典指宋代曹利用曾与辽国和议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 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阳侯忠诚厚朴; 才高七步陈思王藻丽英华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曹参封平阳侯曾随刘邦定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何氏宗祠联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題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加坡何氏宗祠联 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 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珪璋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河北省丰润县曹氏宗祠联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第四章 曹姓典故趣事 曹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深解酒中三味既以酒抒怀还以酒释仇以酒招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以酒赋诗;大宴长江缅怀以往是以酒抒怀青梅煮酒之日关羽c张飞直闯小亭曹操反而赠酒压惊是以酒释仇;赐饮降将是以酒赐恩;设宴安抚关羽是以酒招安其中尤以“青梅煮酒”演出一幕“煮酒论英雄”的好戏刘备失势后投奔曹操为防谋害韬光养晦曹操则想窥探刘备的内心于是一天曹操在许昌九曲河畔青梅煮酒与刘备对饮共论当时天下英雄刘备佯装糊涂列举袁绍c刘表c袁术c孙伯符c孙策c刘璋等当时风云人物曹操一一否定最后把酒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曹操想借酒的热情撬开对方心中的秘密并以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刘备则慑于酒的“热情”极力掩饰自己的宏伟抱负和政治情怀假装闻雷失惊掉了筷子表示胸无大志终于骗过曹操《三国演义》中对这些有精彩的描写 曹操以酒劝关公 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于上座比及送回备绫锦百匹金银器皿俱全关公都送与二嫂嫂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及美女十人以侍之云长不能推托将所赐美女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嫂;金银段匹收受抄写明白归库关公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嫂安乐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知此事愈加重待关公未尝喜 一日操见云长所穿绿锦战袍觉已旧操度其身品取异锦做战袍一领赐之云长受之穿于衣底上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故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操曰:“吾为汉相岂无一锦袍与云长何以旧袍蔽之不亦俭乎”公曰:“此袍乃刘皇叔所赐常穿衣上如见兄面岂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乎”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操口称其义心中不悦云长回府 次日忽报:“内院二夫人哭倒地上不知为何请将军速入”云长乃整衣跪于内门外拜请二嫂嫂甘c糜哭曰请云长起來 公曰:“二嫂嫂为何悲泣”甘夫人曰:“我夜梦皇叔身陷于土坑之内觉与糜氏论之想在九泉之下矣”关公曰:“梦寐之事不可凭信此是嫂嫂心想之故也请勿忧愁”公乃再三宽释 正值曹操相请关公赴宴公辞二嫂來见操操见公有泪容乃问其故公曰:“二嫂思兄日久痛哭不由某心不悲也”操笑而宽解之频以酒劝公饮甚醉自绰其髯而言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根冬月多以皂纱裹之恐其断也如接见宾客则旋解之”操经纱锦二段作囊赐关公包髯 七步成诗 据《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丕曾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诗一首如果做不成就行“”要处以极刑曹植也确有七步成诗之才曹丕刚说完他便应声吟道:“煮豆燃豆箕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有名的《七步诗》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來隐喻骨肉相残真实地反映了他和曹丕之间的关系: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192一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他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从他流传下來的文学作品來看其成就确在建安时期一般作家之上 这首诗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植)应声便为诗曰”曹植与曹丕为同母弟兄植少年时即以才华特异为父曹操所赏爱几被立为太子及丕继操位建立魏朝植虽居侯王之位而备遭忌迫本诗即是其一次遭受威迫时情思的反映《世说新语》首句作“煮豆持作羹”“本是”作“本自”此据丁晏《曹集铨诗》本选录 诗的首二句以叙事提起意谓煮豆而燃起豆茎漉滤起熟豆來作豆汁三四两句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豆在釜中泣”句以豆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末二句是由上二句所写情景产生的反思以萁对豆之相煎熬控诉兄弟相迫之乖违情理兄弟之同正如萁豆之同根燃萁煮豆事属自然世所常见诗人此时满怀被胁迫的激愤心情矢口而出说來如此自然贴切乃使阴狠冷酷如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而“萁豆相煎”亦遂成为兄弟间互相鱼肉之名喻 据《诗纪》此诗亦有仅作四句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辞意颇简切旧评对二者各有短长陈祚明评此诗云:“窘急中至性语自然流出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 曹玮一箭双雕 一天曹玮于州府内宴请宾客部下将官都在席上陪同饭后曹玮要与宾客下棋刚刚摆好棋子只见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來在曹玮面前禀告说:“大事不好有士兵叛逃到西夏那边去了”周围的将官与宾客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惊讶曹玮也很吃惊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是主帅不可慌乱士兵叛逃就已乱了军心主帅再不冷静军心就更会不稳了所以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话说:“不要大惊小怪他们是我派去的你千万不要把此事声张出去”西夏人听说此事以为逃亡來的宋营士兵是奸细非常气愤立即把他们都杀了并把人头抛回宋朝的边境里曹玮的一句话既稳定了军心又借敌人的刀除了叛逆一箭双雕 曹冲智救库吏 曹操的马鞍是他的心爱之物平时放在仓库里让库吏妥善保管一次库吏突然发现这座雕鞍被老鼠咬破了他恐惧万分最后决定把自己捆起來主动去曹操面前请罪这时小曹冲跑到库中來玩他知道了这事后要库吏先不要到父王那里去请罪也不要声张接着他又凑到库吏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话就走开了 第二天曹冲趁身边无人用小刀把自己的一件单衣胡乱地割了几个小洞弄得像老鼠咬的一样第三天中午曹冲见父亲正心闲无事就赶紧穿上那件破衣服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來到曹操跟前曹操看到自己心爱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扑到父亲怀里指着衣服上的破洞说:“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昨晚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好孩子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高高兴兴地玩去吧别再为这事苦恼了”正当曹操同曹冲在屋里讲话的时候那库吏手捧马鞍慌慌张张地走了进來他跪到地上声音颤抖地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禀告了曹操请求曹操严惩自己曹操听完库吏的话非但不怪反而哈哈大笑他对库吏说:“小冲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老鼠咬破何况那挂在仓里的马鞍呢回去吧以后看管库房要经心些就是了”聪明善良的曹冲巧妙地哄过了父亲为库吏解除了一场大难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c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c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來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題的时候突然“扑刺刺”的一声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沒有防备被这突如其來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來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來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來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來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沒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沒有您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來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八仙之一曹国舅 道教八仙之一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也是他们中间出现时间最晚的一位关于他的材料很少而且很杂乱普遍的说法是:名佾亦作景休本來是中国宋朝(960一1279年)一位皇后的弟弟尽管地位很高被封为国舅而且天资聪明但是他并不喜欢享受富贵的生活不喜欢利用特权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后來他的一个弟弟由于违反法律犯了死罪被处死了对此他感到非常羞耻就跑到山中隐居后來遇到八仙中的其他神仙得到点化成仙 相传曹国舅的弟弟贪赴京应试秀才之妻的美色绞死秀才强占其妻秀才的冤魂向包拯申诉包公准予查究曹国舅告知其弟务必将秀才的妻子置於死地以绝后患于是二国舅投秀才的妻子入井被她逃脱途遇曹国舅误以为是包拯向曹国舅申诉曹国舅大惊令手下用铁鞭打死秀才的妻子手下以为她以死把她弃尸於偏僻的小巷 秀才的妻子醒了之后向包公叫冤包公问明真情后就诈病曹国舅來探望包拯包拯令秀才的妻子出诉逐将曹国舅监禁又作假书将二国舅偏來开封府令此女面诉冤情又将二国舅枷入牢中曹皇后和宋仁宗亲自來劝包拯释放她的两个弟弟包拯不从命令将二国舅处决宋仁宗大赦天下包公才将曹国舅放行 曹国舅获释后入山修行从此遁迹山林矢志修道学仙有一天锺离权和吕洞宾问他说:“你所养的是什么”曹国舅说:“我所养的是道”仙人笑着问:“道在那里呢”曹国舅指着天说:“道在天”仙人又问:“天在那儿”曹国舅指着心锺离权和吕洞宾满意地说:“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逐授以《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练不多久曹国舅就成仙了 在民间的八仙形象中曹国舅不是通常的道士打扮而是仍然穿着他的官服有时对他的打扮甚至有些戏剧化红色的官服头上戴着官帽脸上还涂着白色的图案在庙会上模仿八仙形象进行的宗教表演中曹国舅是小丑的角色 晋商之最:曹家 曹家始祖曹邦彦是太原晋祠花塔村人以卖砂锅为生明洪武年间举家迁移到太谷北恍村兼以耕作到第14代“三”字辈中有个叫曹三喜的独闯关东做买卖获利甚丰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清兵入关又把生意做到关内先在太谷设号向全国辐射到道光c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达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有37000人所以乡民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的说法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c伦敦把国内的茶叶c布匹输往国外引进日本的钢铁高丽的人参俄罗斯的金属制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媲美惜于光绪甲午c庚子年以后由于战争c商业竞争c子孙的骄奢淫逸导致了失败终于走完了自己的辉煌历程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